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充电基础设施不仅是能源补给的关键环节,更是保障车辆安全、优化电网运行、推动绿色能源消纳的核心枢纽。近日,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活动中,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生态运营商,分享了其在充电网络建设、电池安全防护、智能超充技术及虚拟电厂构建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前瞻布局。
截至今年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600万辆,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新能源装机总量超过14亿千瓦时,占全球40%。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中国在汽车工业变革中的引领地位,也凸显了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特来电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充电量累计突破500亿度,覆盖全国366个城市,接入终端近80万个,实现碳减排超5100万吨,已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双层防护体系,筑牢电池安全防线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电池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特来电董事长赵健表示,充电网的核心价值之一正是保障新能源汽车与电池安全。为此,公司构建了“大数据体检+硬件协同”的双层安全防护体系:一方面,通过每一次充电过程对车辆电池进行实时数据监测,建立自学习模型,精准识别温度、电压、SOC等异常参数,实现风险预警;另一方面,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与CMS(充电管理系统)的硬件层协同,实现主动防护。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起潜在安全事故的预警与处置,有效防范了因碰撞、老化、滥用等因素引发的电池热失控风险。
三大技术方向,引领充电行业变革
面对未来智能化、超充化、能源互联化的趋势,特来电提出了三大技术演进路径:
一是面向无人驾驶时代的智能充电解决方案。通过分体式、模块化、智能化设计,现有充电设施可低成本升级为自动充电系统,支持机器人插拔、无线充电等技术,避免传统充电桩的“推倒重建”,实现资产保值与高效运营。
二是推出“超充2.0”时代——智能共享超充网络。基于液冷超充技术与智能调度算法,实现“需快则快、需慢则慢”的柔性供电模式,并通过电力资源动态分配提升设备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避免单一超充桩的资源浪费。
三是构建“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三网融合的虚拟电厂体系。通过链接分布式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单元,实现绿电就地消纳、峰谷电价优化、双向能量互动。以青岛工业园区为例,通过光伏发电与电动汽车充放电协同,年节约电费170余万元,员工更可通过“卖电”获益,形成多方共赢的能源生态。
创新驱动,定义产业未来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健强调,特来电始终坚持“以创新定义市场”的研发理念,而非被动响应需求。公司通过前瞻布局无人驾驶充电、智能超充、虚拟电厂等关键技术,正在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从单一补能节点向智慧能源枢纽演进。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特来电将继续以充电网为支点,助力山东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重要基地,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产业提供“山东智慧”与“中国方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