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吴晨 王珊珊
近期,A股大涨、交易活跃、表现强劲。8月18日,A股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沪指盘中一度冲过2021年2月18日的3731.69点关键阻力位,刷新了近十年的高点纪录。A股总市值盘中亦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资金面与市场情绪形成共振,两融余额持续增长。截至8月18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10571.8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94.25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10239.3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97.91亿元;两市合计20811.1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92.16亿元。
投资者也在加速入场,7月,上交所A股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较今年6月的新开户数环比增长19.27%,较去年7月同比增长70.50%,新开户数远超去年同期水平。
“A股百万亿市值与两融双万亿的背后,是‘政策落地+资金迁移+盈利修复’的三重动力叠加,居民财富加速向金融资产再配置已成为确定性趋势。”前金融从业者、现东风环境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双告诉中国工业报,不同于2015年的杠杆驱动行情,本轮市场更依赖基本面改善与资金结构优化,且估值尚未过热,中长期“国运牛”逻辑依然成立。投资者可关注低估值高股息(银行)、产业政策受益(科技成长)双主线,同时留意增量资金动向与季报盈利验证。
政策与资金的双重驱动
在A股近期的上涨过程中,成交量持续放量,8月18日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76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近5200亿,再创年内新高,市场交易情绪不断升温。与此同时,融资余额稳步攀升,截至8月18日达2.08万亿元,同样创下近十年新高。
“尽管融资余额处于高位,但从相对水平看,其占流通市值的比例仅为2.28%,远低于2015年牛市时4.7%的峰值,当前杠杆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为市场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健康的资金支撑。”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对中国工业报指出,当前A股的持续走强,离不开政策与资金面的双重驱动。自去年“924”金融政策组合拳推出以来,政策端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码,着力稳股市、稳预期。政策与流动性的双重支持为市场注入强劲动力,市场情绪显著提振,权益资产的投资者偏好逐步提升,推动A股走出估值修复行情。
高政扬表示,从政策层面看,监管层正持续发力完善市场生态。通过推动上市企业强化市值管理、提升投资者回报、深化公募基金改革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增强股市吸引力,为居民资金入市营造了良好环境。
从资金面来看,支撑A股走强的核心逻辑在于居民资产的再配置。截至2025年6月,我国居民存款高达162万亿元;与此同时,“资产荒”现象持续加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银行存款利率不断走低,当前1年期存款利率已降至1%以内,截至8月19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79%。截至2025年6月,我国居民存款与A股总市值之比为1.80,处于历史高位,表明居民存款相对股市规模仍十分庞大,未来有望为市场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
此外,今年以来,中央汇金持续增持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对股市形成托底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稳定预期。同时,国家积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通过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调降风险因子、实施长周期考核等举措,推动险资等长线资金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不断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青年研究员石少卿对中国工业报分析表示,从宏观经济看,经济复苏预期增强,企业盈利改善预期提升,吸引资金入场。再者,居民财富管理意识觉醒,在房地产调控常态化及利率下行背景下,资金从不动产向金融资产转移趋势加速,增量资金通过基金、直接开户等方式涌入股市。此外,两融余额回升反映市场杠杆情绪回暖,风险偏好提升,而新开户数大增则表明个人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高。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市场交投活跃,形成‘量价齐升’的良性循环,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在居民财富配置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以及经济转型背景下直接融资渠道的重要性凸显。”石少卿强调。
居民存款正“搬家”入市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数据,今年前7个月,A股个人投资者开户1450.62万户,同比增长36.93%。
从资金流动来看,中国人民银行8月13日公布的7月份金融数据显示,7月份存款数据中,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以下简称“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为201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同时,7月份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非银存款和居民存款的“一增一减”,显示出居民存款从银行向券商保证金账户转移。
胡双表示,存款利率持续下行,160万亿居民储蓄寻求更高收益,资金借道基金、股票入市。2020年以来积累约4.25万亿超额储蓄,若10%流入股市,可带来4250亿增量。横向对比来看,A股估值仍具吸引力,沪深300动态市盈率略高于10年均值,显著低于美股。此外,增量资金拐点已现,2025-2026年存款及理财到期高峰释放流动性,外资配置提升+MSCI纳入因子上调形成长期支撑。
高政扬分析认为,结合国际居民资产配置情况,我国居民配置股市的比例相对较低,随着股市赚钱效应逐步显现,股市有望成为居民资产转移的重要方向,持续吸引居民存款“搬家”入市。
“存款搬家”是值得期待的增量资金之一。华西证券表示,新一轮牛市已抬升居民风险偏好,但A股总市值/居民存款、A股流通市值/居民存款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表明居民存款搬家仍处于早期阶段。一旦资本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则会产生居民存款搬家现象,从而促进“居民配置资金入市与股市慢涨”的正反馈效应。
杠杆涌向科技转型领域
长平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长平投研主理人朱长征告诉中国工业报,根据一些市场机构的测算,此轮高涨行情中,散户的参与度、资金净流入量、新增开户数等并未出现“924行情”那样的明显扩增。
在朱长征看来,这背后可能是因为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消费意愿仍然偏弱,微观感受赶不上GDP增长数据,占据居民家庭资产较大比例的房地产目前也仍是拖累,再加上以往急涨急跌行情的历史教训。这成为此轮行情与以往的最显著差异。有人据此期望一种慢牛行情,但在宏观—微观反差较大的状况下,想让慢牛一路走下去,似乎仍缺乏基本支撑。
朱长征表示,希望政策层面能继续出台类似影视剧那样的放松政策,以激励企业和社会的投资热情、改善预期,在居民收入端、消费端则加大中央财政力度,着力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只有消弭上述这种反差,才可能让上升行情走向深入。
高政扬则认为,在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的趋势下,A股中枢不断上移,波动率逐渐平缓,赚钱效应持续改善。未来,随着政策端对股市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多重资金有望持续入市,A股或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形成资金与行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在胡双看来,与2015年杠杆牛不同,本轮增量资金中“聪明钱”特征明显:投资者更关注基本面、行业逻辑,资金沉淀意愿强,“慢牛”共识提升。杠杆资金投向聚焦产业升级: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行业融资净买入超百亿,体现对经济转型的押注。经济转型映射至资本市场,科技企业市值占比超40%,北证50年内涨46%,显示新质生产力资产定价权重上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