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度创新是根本驱动力——专访河北唐山市曹妃甸自贸局局长孙从广

©原创 作者: 刘德炳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8-19 19:32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刘德炳

日前,中国工业报走进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采访河北唐山市曹妃甸自贸局局长孙从广,深入了解当地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经验和思考。

中国工业报:从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的发展实践来看,您认为影响自贸区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孙从广:自贸区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政策赋能、经济活力与区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结合曹妃甸片区的发展实际来看,首先,思想认识层面,正确认识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定位是发展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自贸试验区务必要实事求是,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不能建成争优惠的政策洼地,不能建成中看不中用的盆景,不能一哄而上,到处布点,更不能借机圈地搞开发(四个不能)。自贸试验区是国家试验田、改革创新高地,必须有创新思维,围绕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承担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任务。

第二,政策因素层面,改革开放试验平台是自贸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要以改革试点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对全国改革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曹妃甸片区发挥改革开放试验平台作用,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一批首创性改革突破。

第三,经济因素层面,产业基础是自贸区发展的重要支撑,雄厚的产业基础吸引聚集大批的市场主体,这是实施自贸区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的土壤,特别是钢铁、港口、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可孕育首创性、领跑性制度创新,在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曹妃甸片区作为河北自贸试验区四个片区中的唯一沿海片区,既要依托深水港等区位优势发展临港产业,又要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集群培育。

最后,区位因素层面,港口枢纽是自贸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曹妃甸毗邻京津、联通东北亚、辐射“三北”,距离北京192公里、天津80公里,距韩国仁川港400海里、长崎港680海里,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曹妃甸拥有40万吨级深水港,2024年吞吐量达5.57亿吨,稳居环渤海物流枢纽地位。

总结来说,成功的自贸试验区,是政策赋能的制度创新、畅通高效的经济循环,以及得天独厚又善加利用的区位优势,三者动态平衡、协同发力的结果。

中国工业报:您认为,哪些因素对曹妃甸片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什么?

孙从广:曹妃甸片区的实践表明,制度创新是“从0到1”的突破,港口功能是“从1到10”的放大,产业生态是“从10到100”的可持续保障。三者缺一不可,但制度创新的先导性尤为突出——它使港口优势得以释放,使产业蓝图得以落地。

制度创新是根本驱动力。曹妃甸片区已形成235项自主创新成果,其中30项获得国家层面认可,48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在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等领域实现35项“首单”突破,显著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水港口枢纽是关键支撑。曹妃甸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综合贸易大港,已建成各类码头泊位105个、40万吨级泊位在全国占两席,开设内陆港25个,开辟国内外定期航线30余条,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直航。产业发展是长效动力。曹妃甸片区依托港口、区位、产业等方面优势,重点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能源储配、港航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矿石、煤炭、原油、天然气四大国家级储备基地加快建设,港口物流贸易额近3000亿元;依托30万吨级原油码头、400万吨原油商业储备库,大力开展能源储配,落地大金重工风电装备制造、北京巴威锅炉等一批特色装备制造企业。


作者:刘德炳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