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庄严肃穆。近日,一支身着校服、佩戴鲜艳红领巾的"小小讲解员"队伍活跃在遗址各处。他们以稚嫩而坚定的声音,面向往来游客系统讲述艰苦卓绝的工业抗战历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实践载体。

“大家好,欢迎莅临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此处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工业内迁的战略枢纽,承载着爱国实业家与产业工人以机器为武器、以生产保家国的光辉篇章……”在窑洞车间入口处,红领巾讲解员身姿挺拔、表述清晰地阐释遗址历史背景。清脆童声在窑洞空间内回响,吸引参观群众驻足聆听尘封往事。当讲述产业工人化水患为生产命脉的创举时,讲解员眼中闪烁的光芒,使在场人员深刻体悟革命先辈的智慧与坚韧品格。

于"申新四厂宝鸡分公司"展区,三迪小学七岁学生沈宥聪虽身高不及展板,却以声情并茂的解说赢得热烈反响。"在敌机轰炸威胁下,工人们坚持生产棉布支援抗战前线……"其稚嫩话语蕴含超越年龄的庄重感,生动再现迁厂运动中实业救国的壮阔历程。石油小学学生凌闻濋在纺织展区专业讲解纱锭、齿轮等工业遗存,使游客深刻认知纺织工业的战时战略价值。上万个纱锭同时运转的历史场景,直观彰显"工业抗战"的磅礴伟力。

工合纪念处路易·艾黎雕像前,红领巾讲解员石油小学的凌闻濋同学带领大家深情追忆国际友人推动工业合作运动、支援中国抗战的感人事迹。"3000多个工业合作社,30万难民的就业机会,数千名技术人才的培养..."等数据经青少年之口具象呈现,生动诠释国际主义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
据悉,长乐塬抗战遗址"红领巾讲解员"项目于今年7月中旬正式启动,面向7至14岁在校学生公开遴选。通过严格选拔与系统培训,使青少年成长为红色历史的深入学习者与主动传播者。该项目创新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形式,以"同龄人讲历史"模式增强青少年群体的情感共鸣与历史代入感,有效推动红色教育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
从窑洞车间到纺织展区,从工合运动史实到国际支援事迹,红领巾讲解员以童声串联革命记忆,引导参观者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悟"实业救国"的历史担当、"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团结互助"的集体力量。这种"以童声传薪火"的传承模式,不仅使长乐塬红色故事焕发时代光芒,更在青少年心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下一步,长乐塬抗战遗址将持续深化"红领巾讲解员"项目建设,紧密结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创新载体形式,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续传承,推动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思想保障。(方红林 彭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