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奏响促收益农“六部曲”:甘农仓助力岷县马烨村巩固脱贫成果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8-18 14:06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高学治

甘肃岷县是23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过去这些年甘肃农业大学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助农、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以科技为笔、人才为墨,先后派出6支驻村工作队扎根于此,用高校力量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2024年7月,该校教师、共产党员马乐元主动请缨,接过岷县秦许乡马烨村驻村工作的接力棒。从教师到第一书记,身份转变的背后,是他“扎根农村,把教学与科研写在田间地头”的初心——要让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成为自己成长的最好课堂。一年多来,他的脚步踏遍马烨村的角角落落,像个“连接器”,一头对接高校与社会资源,一头紧扣村里发展需求,将“三区”人才、学科团队、科技小院等项目资源与国家政策拧成一股劲。在此基础上,打造了“甘农仓——促收益农‘六部曲’,助力岷县马烨村乡村振兴”品牌活动,这套“高校+驻村工作队+村委会+农户”的工作模式,通过“科技下乡兴农”传经送宝、“入户慰问爱农”暖心聚力、“爱心助学支农”播撒希望、“和美乡村惠农”扮靓家园、“文化传承育农”留住根脉、“品牌提升强农”助农增效六项特色活动,实实在在的推进了马烨村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愈发坚实,这份成效里,映照着马乐元与其团队扎根乡土的执着身影。

一部曲:科技下乡兴农

作为“六部曲”的开篇乐章,“科技下乡兴农”在他们手中奏响实干强音。他们紧密对接“三区人才”“科技小院”等校地协同项目和专家团队,架起“科技下乡兴农”的服务桥,让高校科技养分顺着桥身,汩汩流入马烨村的土壤。

这场实践围绕“优种良药推广”“农业技术培训”“生产物资发放”三大主题铺展开来:推广的1个优质小麦品种、5个油菜品种带着增产的承诺扎根田间,带动百余亩油菜在山坳里铺展成金色花海;捐赠的10余种共400余袋蔬菜良种,伴随着杀虫剂、杀菌剂等“护苗利器”送到农户手中,累计近7800元的农资像一场场及时雨,为村里农业生产撑起防护伞。在马烨、百花等村“岷县中草药种植施肥全攻略”、“当归低抽薹规范化种植技术”等10余场培训办得热火朝天,通俗易懂的土话讲解、手把手的实操指导,像春雨润田般浸润着900余位乡亲的心田。在帮扶队开展的5次“帮扶助农办实事,捐赠暖人心”农资捐赠活动中,地膜、化肥、胶鞋、手套、草帽等物资带着温度送到马烨村村民手上,累计7000余元的爱心凝聚成实实在在的力量,在科技兴农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又温暖。

二部曲:入户慰问爱农

马乐元和驻村工作队,一头牵着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一头连着马烨村的家家户户,在村里织起一张细密的慰问调研网。一次次踏进门扉的走访,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防线筑牢了坚实根基。

驻村工作队始终把连接村民当作工作的“定盘星”,揣着沉甸甸的责任与滚烫的真情扎进马烨村的泥土里。他们的脚步在村里走进监测对象、低保户、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院落,也访遍脱贫户、一般户的屋檐,关注着村民们的“急难愁盼”,让“结对帮扶・爱心甘肃”活动在烟火气里结出丰硕果实。暖水瓶的温热、米面的醇香、煤炭的暖意,还有毛巾、床单……这些带着心意的生活物资,累计近万元,顺着走访的脚步流进村民家。每一件都像冬日里的炭火,不仅驱散了寒意,更是实实在在的关怀焐热了乡亲们的心窝。

三部曲:爱心助学支农

“甘农仓”化雨润“芽”暖农心。马乐元和其驻村工作队对接和指导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进驻马烨、鹿峰等村落,搭起线上线下交织的乡村儿童公益课堂。

助学关爱活动里满是欢歌,大学生与乡村儿童的联谊中飘着笑语。更有精心打造的爱国主义教育、推普推广、书法浸润、“妙手绘雅韵”创作、传统节日英文解说等特色课堂,让多元教育养分点点滴滴滋养着乡村儿童的成长。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活动10余次,捐赠的书包、台灯、水彩笔、跳绳、闹钟、文具套装、笔袋、套尺、橡皮、写字本等各类学习用品连同三百余本儿童科教书籍累计价值9000余元,受益乡村儿童600人次。这份跨越城乡的牵挂,不仅为孩子们学习添砖加瓦,更把实实在在的温暖化作种子,悄悄播进了他们的心田。

四部曲:和美乡村惠农

在马烨村的日子里,马乐元和他所在工作队积极对接“甘肃省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农业产业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专项”课题组及相关专家,紧贴岷县秦许乡的农业生产实际,在马烨村、百花村等地展开生态治理的战场。5场废旧地膜回收与生态知识普及活动中,3000余公斤旧地膜被“请”出田野,300余卷新地膜带铺展在农田上,治理农田近千亩。活动不仅推动乡村废弃农膜回收体系高效运转,更为马烨、百花等村的绿色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当地乡村生态振兴添砖加瓦。

马乐元与马烨村村委会的干部们挽手发力,掀起一场场“垃圾革命”。村内角落、道路沿线的散落垃圾被一一清走,仅2024至2025年,就联合组织全村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及清理活动5次,清运垃圾近10吨,让村庄环境焕新颜。此外,他所在的工作队还落实学校帮扶资金10万元,为马烨村建成一座村庄小型花园,每逢春季便组织植树活动,如今小花园已成为村内一道靓丽风景线。工作队还顺着马烨村的生态风貌和种养殖习惯,为村内2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披上了彩绘“新衣”,让乡村的“颜值”与文化“底气”一起绽放光彩。

五部曲:文化传承育农

在马烨村,马乐元和他所在的驻村工作队积极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在节日期间开展“共庆重阳节”、“优秀学子表彰”“春联撰写与春节欢庆慰问”等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百姓们的心坎上。引导群众树立孝老爱亲等文明新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创新性地开展多场大学生耕读教育活动,让学子们在田间地头躬身实践,于乡土气息中悄然厚植知农爱农情怀。通过引导学生用双眼发现乡村之美、用双手参与学农为农行动,成功探索出“乡村振兴”反哺高校的“耕”“读”相融教育模式,让青春力量在乡间沃土上生根发芽。

此外,马乐元多次以大学生“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为契机深入农户开展调研,让大学生们实地感悟国家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并与当地村委会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在党建引领下凝聚起乡村发展的合力。

六部曲:品牌提升强农

在“大学生创新团队+农户合作社+品牌推广”的协同发展新路径下。马乐元和他所在的工作队在助农赛道上深耕细作,创立“甘农仓”品牌IP,通过品牌建设、产品设计,助力农户增收。循着这条路径,两款特色岷县中药礼盒惊艳亮相:“甘农仓贵宾品鉴款”与“甘农仓旅游伴手礼”,成了马烨村药材的“新名片”。

截至2025年5月,中药种植与加工技术培训接连开讲,村民们在课堂上汲取养分。工作队还主动伸手,向多名农户收购中药,近万元的增收款落进农户口袋。这些实打实的成果,正是他们“扎根乡土、服务三农”初心的生动注脚。

这“六部曲”不仅是马烨村迈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鲜活注脚,更像一座架在高校与乡村间的金桥,成功探索出智力资源精准对接乡土需求、赋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如今的马烨村,活力在田埂上涌动,笑脸在院落里绽放,而驻村工作队联合村委会用辛勤汗水浇灌的振兴之花,正沿着岷州大地的沟壑与山梁,开得愈发绚丽灿烂,赢得乡亲们最真挚的口碑与赞誉。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