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牢骚话”到 “腰包鼓”:政策讲得活、难题解得实、产业走得远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8-18 10:43
分享到:

驻村工作队是下沉基层,赋能乡村振兴的战略尖兵,是打通决策部署“最初一公里”到落实见效“最后一公里”的船和桥。野草伸出阡陌,炊烟蹿开烟囱,秋意渐浓田间。2023年9月,南江县农业农村局派驻磨垭村驻村工作队主动请缨到南江县双流镇磨垭村开展驻村帮扶,为助推乡村振兴不懈努力。

把握“繁”与“简”的关系,续写“删繁就简”的学与宣。

要把党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广袤乡村则需把政策学懂吃透,达到“有问必答、有呼必应”的效果,而决策部署的“国家战略”需要翻译为“百姓语言”,才能筑牢共识、凝聚人心。

基层一头挑着政策的“最后一米”,一头挑着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则基层治理成为必由路径。“六尺巷”故事虽短,却可在村民群众心中开花结果,于是驻村工作队把“六尺巷”编译为“您让一小步、我让一小步,邻里和谐一大步”的顺口溜方式,让基层治理可感可触。把“乡村振兴”解读为“出行越来越方便、设施越来越好、腰包越来越鼓”。

农业技术专业壁垒强、内容繁,但在农村实用性却又很强,对于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有“立竿见影”之功效。为了达到“简”的效果,驻村工作队把“种养循环”翻译为“羊粪经过堆积发酵成肥料,用于种植施肥”;把“带猪消毒”解码为“猪在圈里面的时候,用消毒液对猪圈环境(包括猪)进行消毒”。

“原来乡村振兴就是让我们日子越来越好,国家的政策是真的好”,村民们纷纷表示。

把握“表”与“里”的关系,续写“由表及里”的听与纾。

听在于躬下身细悟“牢骚话”背后深意,纾在于针对“话外音”精准性制定排忧解难的措施。

“我家养殖的南江黄羊无缘无故地变瘦了,比买的时候看起来还小,你们快帮我看看为啥子”,一位养殖业主说。驻村工作队立足自身所学专业对南江黄羊体温测定,显示正常,又未见咳嗽、炎症等症状。当看到饲养工人饲喂羊只时才发现,粗精料搭配比例不合理。找到原因后,根据营养需要及实际情况对配方进行优化调整,打造“定制式”营养大餐。

“我是一个养殖门外汉,哪知到羊吃的草料还需要搭配,居然还有‘营养’一说”,养殖业主开心地说道,“工作队给我的羊制定了配方,现在养羊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驻村工作队在乡村一线常态化走访,了解到村民群众对享受了哪些补贴只是知道一小部分。为了赶走心中“云雾”,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开展“放榜”活动,采用“政策上榜、村民问榜、干部答榜”的形式,让各项资金既在眼皮下“亮相”又在心坎上“亮明”。

“这个活动太好了,原来我享受了这么多政策啊,明细我都晓得了”,村上的村民说。

把握“近”与“远”的关系,续写“近谋远虑”的近与远。

近便是立足当前、着眼当下,远则是立足长远,为赓续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注入活力,丰富“源头活水”。

“我们村很多辣椒熟了,质量还挺好的”,一位“抽着旱烟”的老大爷说,“质量好也换不来钱”。驻村工作队听了以后顿时心领神会,于是立即与村“两委”联系了辣椒收购公司到村现场收购辣椒,并通知统一收购的时间、地点,由于种植的辣椒数量多、品相好,辣椒被公司“一抢而空”。

当一位种植户说,“背辣椒的背篓空了,但是腰包却鼓了”。这时驻村工作队才领悟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的伟大战略意义。为了让磨垭村辣椒销售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越走越稳,与辣椒公司达成“订单式”协议,确保辣椒产业行稳致远。(何向东)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