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张楠
伴随全球工业气体市场的稳健增长,中国凭借强大的工业根基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最大且最具活力的工业气体市场。尽管本土企业与国际巨头尚存差距,但一批头部力量正聚焦细分赛道,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在高价值领域加速突围,驱动中国工业气体市场版图深度重塑。
亿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0238亿元,预计到2026年可达13299亿元。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135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966亿元。根据金宏气体公司公告,预计到2026年,中国工业气体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842亿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9.59%。
从全球工业气体市场来看,其主要由欧美跨国公司主导,集中度较高。林德集团、空气化工产品公司、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和大阳日酸四家公司分别以25%、25%、23%和18%的市场份额垄断全球工业气体市场规模的91%。以林德集团为例,2025年其市值突破2180亿美元,成为欧洲市值第一的工业巨兽。在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林德集团位列第486位。
在国内市场,外资企业同样占据主导地位,行业前三名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CR3)超过50%。市场竞争呈现"外资主导、本土追赶"的态势。林德集团、液化空气、空气产品等国际巨头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雄厚的资本实力及覆盖全球的运营网络,占据先发优势,长期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相比之下,本土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市场集中度较低。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工业气体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3050家。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有技术积累不足、资本实力有限的历史原因,也与行业发展初期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企业多聚焦中低端市场有关。
不过,本土企业的追赶脚步正在加快,成长动能持续释放。以杭氧股份、凯美特气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成本优势和灵活服务,在重大项目中屡次打破外资垄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杭氧股份(002430.SZ)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5.6亿元,同比增长7.85%;净利润为2.26亿元,同比增长10.82%;扣非净利润为2.2亿元,同比增长13.81%。公司累计为各行业提供成套空分设备4000多套。杭氧空分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产量和销量稳居全球第一。公司在多个大型空分项目中中标,逐步从单一供气企业向综合气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凯美特气(002549.SZ)7月29日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1亿元,同比增长10.52%。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5594万元成功扭亏,实现归母净利润5585万元,同比增长199.82%。公司深耕石化尾气回收利用,在食品级CO₂领域市占率达70%。如今,该公司正积极切入半导体稀有气体赛道,布局氖、氪等关键产品。
今年一季度,中船特气(688146.SH)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17.08%;归母净利润8667.35万元,同比下降5.52%;扣非净利润6961.26万元,同比增长17.7%。中船特气是国内三氟化氮、六氟化钨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三氟化氮产能9,250吨,六氟化钨产能2,230吨,两项产品产能规模均位居国内第一。公司与中芯国际等头部半导体客户深度合作,产品直供产业链核心环节,其技术突破打破国际垄断,成为支撑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力量。
7月8日,巨化股份(600160.SH)发布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7亿元到21.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1.36亿元到12.96亿元,同比增长136%到155%。公司覆盖氟制冷剂、含氟聚合物、电子化学品三大赛道,以"全产业链布局+高市占率"双优势,稳坐电子特气全国第一宝座。公告表示,今年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核心产品氟制冷剂价格持续恢复性上涨,以及公司主要产品产销量稳定增长,导致主营业务毛利上升、利润增长。
南大光电(300346.SZ)是国内首家实现ArF光刻胶(适配28nm制程)规模量产的企业,同步布局高纯磷烷、硅烷等电子特气,构建"光刻胶+电子特气"协同矩阵。公司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实现营业收入6.27亿元,同比增长23.19%;归母净利润为9556.12万元,同比增长16.38%。
华特气体(688268.SH)亦是电子特气龙头企业,其产品出口50余个国家,且获得台积电认证,20种高纯产品(如六氟乙烷)实现进口替代。公司报告显示,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57%;归母净利润为4439.65万元,同比下降1.55%。
金宏气体(688106.SH),作为电子大宗气体核心供应商,与京东方、三星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覆盖显示面板、半导体全产业链。公司在电子大宗气体领域的规模化供应能力,为本土半导体显示等新兴产业降本增效提供关键支撑。根据金宏气体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00.32万元,同比下降42.47%。针对净利润下滑原因,公司在业绩说明会上解释称,主要是公司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积极开拓市场,销量虽持续快速增长,但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部分产品售价及综合毛利率下降;同时,公司逆势增加资本性支出、加大研发投入;此外,资产处置损益较去年同期减少。
杭氧股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国内工业气体市场将向"行业整合加速、国产替代提速、服务模式深化"方向演变。随着本土头部企业通过纵向整合设备制造与气体运营、横向拓展多品类气体,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本土力量有望在高价值领域实现更大突破,重塑中国工业气体市场版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