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济南市召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主题新闻发布会,据莱芜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林飞介绍,莱芜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总面积116平方公里,园区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科学发展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工业互联网园区”,入选全省首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在国家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进程中,莱芜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确立汽车制造、医药制造为主导产业,并积极发展电子信息制造特色产业,去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722.9亿元,增长6.2%。今年,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创新驱动: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莱芜高新区通过“三链融合”构建创新生态:企业培育链: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泰禾生化上榜全国农业企业500强;人才引育链:与山东大学等5所高校共建产学研平台,成立山东省首家低空经济市域产教联合体,拥有省级研发平台53个。;孵化服务链:建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全周期孵化体系,近三年落地创新创业项目150余个,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2项。
改革赋能: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园区创新推出“企业创新积分制”,600余家企业纳入评价体系,6家跻身全国高新区创新500强,通过积分授信累计发放贷款5.42亿元。此外,优化项目推进机制,设计“项目落地流程图”,压缩审批周期,助力高新区管委会获评“济南市抓项目促发展先进集体”。
绿色转型: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莱芜高新区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多维度推动绿色升级:节能降耗: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三年下降32%,至2.6吨标准煤/万元。数字赋能:建成省级“晨星工厂”23家、智能工厂5家,宏济堂中药项目打造全省首个“5G+工业互联网”智慧药企。绿色制造:培育省级绿色工厂4家,推动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减碳,形成绿色产业链生态。
林飞表示,下一步,莱芜高新区将继续狠抓科技创新和项目建设,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和创新策源地,努力为全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