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日,在山西赵庄煤矿的井下工作面,选矿废水正通过银色管道注入新型充填系统。在千米深的矿井巷道里,曾经散发着刺鼻气味的选矿废水与堆积如山的煤矸石,如今正神奇地转化为坚固的银灰色墙体。由中国矿业大学“矸戈为帛”创业团队研发的高水速凝充填材料如同给矿山注入“再生骨血”,让采空区蜕变为承载希望的绿色长廊。
这支年轻团队用四年时间破解了困扰行业数十年的困局。他们将稀土催化剂融入废水降解工艺,让致癌污染物在分子层面消弭无踪;用纤维网络重塑材料筋骨,使充填体从“酥脆饼干”蜕变为“钢铁磐石”;更借神经网络算法指挥采掘设备共舞,昔日相互掣肘的工序如今如流水般顺畅衔接。负责人刘家豪展示的相关实验结果显示,材料强度达传统7倍。另一项稀土催化技术使废水中致癌物降解率超93%。巷道深处,矿工们触摸着光洁如金属的新生岩壁惊叹:“它像大地自然生长的铠甲!”
技术的温度在矿山现场蔓延。山西新元煤矿的巷道中,曾令矿工掩鼻的刺鼻废水汩汩流入充填系统,化作千米巷道的坚实脊梁;印尼热带雨林旁的矿区里,堆积成山的废渣被重新唤醒,支撑起纵横交错的井下城邦。矿灯照耀下,充填体表面泛着玉石般的光泽,通风巷道的清风替代了往日粉尘,矿工额头的汗水终于不再混杂忧虑。
实验室里彻夜不熄的灯光、矿山现场沾满煤灰的工装、记录着千百次失败的数据本—矿大“三永远”精神浇灌的种子,终在今日结出颠覆行业的硕果。
站在矿大科技园的落地窗前,团队凝视着沙盘上星罗棋布的矿山模型。从黄土高原到赤道雨林,从废弃巷道到新生采场,一条用智慧编织的绿色矿脉正在地球深处悄然生长。当机械的轰鸣与生态的呼吸终于同频,那些深埋地底的黑色宝藏,终将焕发出照耀未来的光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