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贾支渝
日前,山西省长治市武理工工程技术研究院联合山西霍武新材料有限公司,利用工业固废研发的新型低碳流态填筑材料,在该市城市主干路建设中成功应用。这是该材料在市政道路建设中首次示范使用。
▲图为利用工业固废研发的新型低碳流态填筑材料应用现场
新型低碳流态填筑材料以工业固废粉煤灰和炉渣为主要原材料,经过专用固化剂固化、加水搅拌而成。与传统灰土回填材料相比,具有低碳环保、施工方便、回填质量高、性价比高等优势。在项目研发和示范应用中,粉煤灰、炉渣等固废掺量占比在90%以上;无需人工、机械,直接浇筑成型,施工效率提高50%;可流动到任何狭窄的待填空间,且强度可达2.0MPa、抗渗性更好,解决了传统市政、道路狭窄部位回填工程人工碾压效率低、压实效果差、遇水易软化、自然沉降大等技术难题。综合成本与传统回填三七灰土接近,易施工性、抗水性、抗沉降性达到低标号混凝土效果,与同效果混凝土材料相比,成本降低20%以上。
长治市武理工工程技术研究院是长治市科技局、长治高新区管委会、武汉理工大学三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自2017年10月成立以来,重点围绕山西省工业固废资源化技术研发、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进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和技术服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