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黄河娃的笑容到乡村的未来——支教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8-11 09:04
分享到:

七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却挡不住一群年轻身影的脚步。近日,山东航空学院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环境学部)暑期社会支教队一行8人,走进济宁市梁山县黄河志愿者协会,为“黄河娃”带来了一场为期10天的“盛夏成长营”。支教志愿者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知识的大门,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课堂之外,打开新世界的窗

“老师,飞机那么重,为什么能像小鸟一样飞上天呢?”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专题课上,7岁的小宇仰着晒得黝黑的脸蛋问道。志愿者王同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打开平板电脑,和孩子们一起“云游”航空博物馆,“云”上重走百年航空路,解密人类用勇气拆解重力的密码。

不同于传统课堂,支教队设计了“‘语’你同行”“百科探索”“艺术创想”“安全守护”四大课程模块。“推广普通话”课堂上,“看图猜成语”“击鼓传花”等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普通话的魅力;在“变废为宝”手工课上,孩子们用矿泉水瓶做成小花盆,用旧报纸折出纸飞机;在“防溺水实验”课上,志愿者用装满水的桶模拟池塘,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正确自救。“这些孩子大多跟着祖辈生活,课外知识接触少,我们想让他们知道,学习可以像玩游戏一样有趣。”队长王同学说。

陪伴之间,种下温暖的种子

“小萌今天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支教中期的总结会上,志愿者们为这个小小的进步欢呼。11岁的小萌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刚来时总是低着头,课间也独自坐在角落。志愿者张同学发现他喜欢画画,便每天午休时陪他在黑板上涂鸦,从简单的火柴人到完整的风景画,渐渐地,小萌的画笔越来越舒展,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针对部分孩子存在的自卑、敏感等情绪,支教队特别开设了“悄悄话信箱”和“成长故事会”。孩子们把不敢说的烦恼写成纸条塞进信箱,志愿者则在故事会上分享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有个孩子写道‘我怕爸爸妈妈不要我’,我们就组织了‘给父母写封信’活动,让他们知道思念可以被看见。”心理协会的志愿者张同学说,这些看似微小的互动,正在悄悄融化孩子们心里的坚冰。

离别之际,约定下一个夏天

最后一堂课上,孩子们把亲手制作的贺卡塞进志愿者手里,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小人,写着“老师明年还来吗”。当实践团的车缓缓驶离时,28个小小的身影追着车跑,手里挥舞着自己做的纸飞机,直到变成远处的小黑点。

“原以为是我们在帮助他们,到头来发现是他们治愈了我们。”队员们在返程的大巴上分享着感受。10天里,他们不仅教会孩子知识,更从孩子们身上学会了坚韧与感恩——有孩子把舍不得吃的鸡蛋偷偷塞进志愿者背包,有奶奶冒雨送来自家种的黄河滩西瓜,这些瞬间都成了最珍贵的记忆。

以青春之名,赴乡村之约。山东航空学院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环境学部)与梁山县志愿者协会将继续长期合作,接下来将通过线上辅导、图书捐赠等方式持续陪伴孩子们成长。这个夏天的相遇或许短暂,但那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的希望种子,终将在未来绽放出更多可能。(通讯员:葛中一杜金双王广宇)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