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盛夏的安吉,万重青山,千顷竹海。
从空中俯瞰,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宛如一把巨大的琵琶镶嵌在群山之巅,这里不仅是重要的电力调节枢纽,更是热门旅游景点;在联合国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余村,来自海内外的游客络绎不绝。不远处的云上草原,投资12亿元,涵盖室内水乐园、云集列车、游乐索道、山地运动等在内的三期项目正紧张施工;以“全国人才孵化新灯塔/两山绿色转化新标杆”为目标的马吉数智产业园,正在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在安吉,清洁能源如同无声的细雨浸润田野,驱动着生态、产业与民生的协同交响,悄然重塑着这片土地的能源图景和乡村面貌。
近日,跟随中央媒体主题采访活动,中国工业报记者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实地探访了安吉县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情况。记者获悉,围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和电助安吉全国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两大主题,安吉县积极做好能源安全保供、绿色低碳转型两篇文章,以电力为中心,不断提升能源供给含“绿”量,持续推动农村能源消费革命。截至目前,安吉县17项涉电项目完成超90%,已初步完成试点县总体指标要求,县域可再生能源均衡发展水平、整体推进进度等均位居全国首批15个试点县前列,一批具有安吉特色的标志性成果逐步在全国打响。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
深挖可再生能源潜力 提升能源供给含“绿”量
梅雨季已过,浙江电网正式迎来迎峰度夏电网负荷高峰。根据预测,今夏浙江最高负荷可能达到1.33亿千瓦,同比增长8%,这对浙江电力保供能力提出严峻考验。
“增加供给是根本举措。”国网浙江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计划处副处长沈绍斐表示,今年以来,浙江持续加快新能源建设,前5个月累积新并网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有望增加高峰时段供电能力500万千瓦。
在浙江安吉天子湖镇,115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运,预计年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可实现年节约标准煤5.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45万吨,对安吉县迎峰度夏期间负荷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长三角重要生态屏障区的绿色能源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山区的安吉县,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呈现出“缺煤少气无石油”的供给状态,本地化石资源匮乏,主要依靠外来供应。从2024年数据来看,外来能源供应占比达到88.72%,是典型的受入型能源供给县。2023年底,浙江安吉获批国家首批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是全国15个县(市、区、旗)之一,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的县区。安吉正式迎来农村能源蓬勃发展新机遇。
“我们坚持‘三侧’并举,提升能源供给含‘绿’量。即电源侧培绿向新、电网侧逐绿而行、储能侧聚绿成势。”国网安吉县供电公司营销党支部书记、试点县专班负责人赵艳龙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
电源侧培绿向新。
在安吉农村能源革命智慧体验中心,记者了解了安吉县重点能源供给情况:电力供给占比67.56%,石油供给占比15.93%,天然气供给占比10.22%,煤炭供给占比6.29%。电力是安吉县域的主要能源。
安吉县电力总装机91.15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66.07千瓦,小水电装机4.56万千瓦,煤电装机3.54万千瓦,生物质装机1.09万千瓦,气电装机15.8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71.81万千瓦,占比79%。
安吉县发改局能源科科长赵文林表示,目前,安吉县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增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量比例分别达到30.2%和85%,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达到40.8%。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安吉县域可再生能源均衡发展水平、整体推进进度等均位居全国首批15个试点县前列。
面对电力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安吉充分挖掘县域乡村资源,推动乡村光伏、水电、生物质等再生能源多元开发。国网安吉县供电公司联合安吉县发改局,因地制宜推动县域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分布式屋顶光伏等多类型光伏合理发展。“十四五”期间,安吉年新增光伏173兆瓦,光伏增长率达35.3%,县域光伏消纳100%。
电网侧逐绿而行。
安吉县是全国电压等级最为齐全的县域,白鹤滩入浙通道46%在安吉境内。安吉还构建了特高压廊道主动型智慧巡检体系。
在浙江首座零碳变电站110千伏城北变,通过自然光便可实现照明。110千伏城北变变电运检班安全员徐成辉向中国工业记者介绍,通过屋面导光管技术,可以实现日间100%自然采光,降低照明能耗。室内为漫射自然光,无闪频,利于眼部健康。
环保气体GIS设备、光伏建筑一体化、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碳排放监测系统……在110千伏城北变,低碳创新技术及产品持续应用。
2023年以来,安吉新增变电容量88万千伏安,县域供电能力提升29.6%,全方位提升了供电安全保障能力。
余村电力驿站
安吉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也是浙江首个全域绿电供应乡村。在余村电力驿站,通过网上国网云终端,村民可在家门口实现电费缴纳、业务办理、故障报修、绿电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余山供电所副所长张靓坦言,20年来,余村电力的发展变迁,正是电助“千万工程”的小小缩影。
2003年-2010年是农网改造升级阶段。期间,安吉解决了农村电网薄弱、农民用电价格高的问题。到2010年,安吉全面实现“村村电气化”,余村公用配变增至5台。2011年-2020年是城乡用电同质阶段。“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后,余村户均停电时长3.25小时、供电可靠率99.962%,获评浙江全省首批新时代乡村电气化村。2021年-至今是绿色转型发展阶段。开展绿电绿证交易,余村成为浙江省首个全域绿电供应的乡村,助力35家民宿成为绿电民宿。
储能侧聚绿成势。
抽水蓄能是当前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最成熟的长时储能形式,占全球已安装储能容量的94%以上。
2005年,安吉仅有一座安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2025年,安吉已建成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抽水蓄能电站集群,包括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两座抽蓄电站,总容量390万千瓦,年发电量48.9亿千瓦时。
“第三座龙王山抽水蓄能电站正在规划中,等待核准。电站的建成,将为华东电网稳定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将进一步提升长三角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安吉县发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竺亮向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我们也在规划建设500千伏递铺西及220千伏古苑等零碳变电站,进一步夯实全电压等级电网低碳基础,持续提升能源供给含‘绿’量。”
打造“四个一”特色产业 推动乡村能源消费提档
安吉境内资源丰富,产业发展特色鲜明,有毛竹、转椅、白茶和乡村文旅四大支柱产业,被誉为“一根竹子、一把椅子、一片叶子、一个村子”。大力发展“四个一”特色产业,安吉持续推动乡村能源消费提档升级。
在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车间流水线正满负荷运转。“工业碳效码3.0”平台让一把椅子从生产到落地、从螺丝钉到包装纸的碳排放量一目了然,就像给产品办了张“碳护照”。
“受欧盟碳关税影响,我们持续新建光伏、储能设施,以降碳为目标着力技术改造,有了平台辅助,碳足迹直接减少了15%。”企业外销事业中心总工程师程军介绍。
在当前国际复杂多变的外部局势下,重构产业版图,实现经济“弯道超车”,数智技术成为关键。安吉县实施“电力助企·低碳出海”专项行动,在全国首创“碳效码”服务平台,在浙江全省率先完成县域多电压等级分时分区“电碳因子”模型运行,累计为25户椅业企业节能改造降低用能成本超300万元。一把椅子,撑起了一地经济。
在“中国白茶第一村”黄杜村,当地农户薛勇收到一张绿色电力证书后开心不已:“有了这张证,就能证明我们炒茶用的每一度电都是绿电,这样的茶叶更环保、更醇香。”
记者获悉,在黄杜村,起初茶农主要依靠煤、柴等传统能源人工炒茶,炒茶效率低且品质不稳定。后来,电炒茶规范出台,以免设计费、零利润转变的“一免一零”模式,推动电炒茶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电炒茶经验得到了政府认可,选派我们跟随帮扶队伍,到贵州、云南等三省五县开展电炒茶指导,推广电炒茶助力共富经验。”国网安吉县供电公司碳效服务工程师李馨怡表示。
为进一步擦亮安吉白茶绿色品牌,绿电炒茶专项行动推出。今年春茶季,安吉率先推动茶产业完成绿电交易,共计完成绿证交易2717张,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228吨,为茶产业贴上“零碳标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四个一”乡村特色产业之外,在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方面,安吉县也打造了一批典型示范场景。
1月3日,余村村民李师傅委托供电公司出售了自家屋顶光伏碳汇后,银行账户进账400余元,这让他倍感欣喜。在他的印象里,以往农村大部分地区屋顶大多被闲置,选择安装光伏也只是“赶潮流”,没想到如今既能卖电不说,还能“卖碳”,每年至少为自家增收2000余元。
今年年初,余村实现居民光伏碳普惠全覆盖,将2022年以来乡村居民屋顶光伏发电量折算碳减排,集中汇集后到碳交易市场进行统一交易,出售给有碳排放量需求的地区单位,激励居民低碳行为。
一场由普通百姓参与的“绿色变革”正在安吉悄然上演。支付宝“碳达人”小程序引导居民践行低碳生活;零碳马拉松活动彰显全民绿色行动力;500余亩“碳汇林”种下居民“共富树”……
全国最大的光储充一体化充换电站——鞍山站
作为国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示范县乡,近年来安吉县持续构建绿色循环立体交通网络,在浙江全省率先实现公交车和出租车电动化率、新建小区充电桩安装条件具备率、乡镇公共充电桩覆盖率、公共码头岸电覆盖率“四个100%”,绿色低碳出行成为全新风尚。
目前,安吉共有全电公交车221辆、全电出租车2491辆。通过以电代油,百公里能耗成本下降约30元,每年节省运营成本约600万元。安吉县构建了县域15分钟充电服务圈,建成公共充电站356座、公共充电枪2893把,实现了高速、岸电、乡村中心区域、景区公共充电站全覆盖。
让大型电动卡车短时间内“满血复活”,在安吉绿色循环立体交通网络上,还坐落着全国最大的光储充一体化充换电站——鞍山站。
安吉县交投产业公司新能源运营中心经理黄蕾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鞍山站占地102亩,配设光伏4.2兆瓦、储能8388千瓦时,包含30个360千瓦快充桩、2个1680千瓦换电站,400个40-120千瓦慢充桩,用电需求3.5万千伏安,能够实现“光储充换”一站式运行,可满足400辆工程车辆停放充电需求,年用电量466万千瓦时,全年充电次数1.5万车次,年均减少碳排放4000吨。
“未来,安吉县还将建设同类充换电站10座,可满足全县2000余辆工程车电动化有机更新的充换电需要。”黄蕾透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安吉县大功率交流充放电应用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项目名单,将在鞍山站、递铺环卫所充电站落地试点V2G充电桩。V2G充电设施谷时充电、峰时放电,可辅助电网削峰填谷,也将进一步提振充电用户的收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