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土生机润乡野:齐鲁大地新乡村大展“红”图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8-08 09:27
分享到: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红色足迹是先辈们用鲜血与信仰铸就的历史丰碑,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是镌刻在时代脉络中的珍贵文化基因。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科学保护、合理开发这些红色遗迹,使其既传承历史记忆,又赋能区域发展,已成为亟待深入探索的课题。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红色足迹,乡村振兴”调研团依势而行,在六月三十日至七月三日期间,前往临沂市、滨州市等地展开相关调研。

沂南县常山庄村红色资源开发及群众认同调研

六月三十日,调研团来到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调查当地对于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红色资源的文化浸润作用、群众的文化认同状况。走访调研时,当地村民积极向我们展示当地纪念馆外良好的基础设施,为我们讲解当地红嫂的红色故事。团队成员看到当地红色资源开发确取得一定成效,马牧池乡常山庄村通过建造纪念馆、旅游村以及一些基础设施使百姓的生活好了起来,红色资源也活了起来。

图为团队队员向常山庄村村民调查红色文化发展基本情况。贾思雨供图

沂南文旅局座谈:研讨红资源传统困境与新兴融合之策

当日下午,调研团队来到沂南县文旅局,根据调研结果向工作人员进行了报告与总结,对于在调研中发现的“红色资源发展与当地第一产业发展冲突”等问题以及对于当地发展路径中存在的疑问向文旅局办公室主任沈涛进行了座谈。沂南县文旅局向团队成员介绍,当地马牧池乡已经通过红色资源赋能实现了基础设施完善、村民增收、乡村知名度增加等经济效益,对于产业发展冲突等传统问题以及新型科技应用红色产业赋能等新兴问题正亟待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

蒙阴调研:孟良崮忆峥嵘,文旅局话“红色+”典范

七月一日至七月二日,调研团队来到了临沂市蒙阴县,前往孟良崮纪念馆。孟良崮地区作为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正值建党节,人流众多,团队成员就此进行了多人采访、座谈。纪念馆前一位退休干部笑盈盈地向团队成员介绍:“政府带着我们来的,以前这里全是山,现在修了路,也好走啦,来的人也多了,我们蒙阴的美大家就都能看到了。”

在蒙阴县文旅局,团队与当地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了解过去,展望未来,得知政府以“红色+旅游”为核心发展路径,打造孟良崮纪念馆等知名红色旅游景点,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产业融合度提高,彰显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为其他地区红色路径的探索做出典范。蒙阴县文旅局办公室主任介绍到,今天蒙阴县的发展已经不只是靠以前的农田果园,红色产业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发展红色产业的同时,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了严格的规划,牢守耕地红线,保证广大农民在通过红色资源收益的同时不失本职,生活更加和美。

图为团队成员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了解核心发展路径。贾思雨供图

烟庄村探访:感沂蒙六姐妹红色底蕴,见红资源赋能活力

七月二日,团队成员走访临沂市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这里是沂蒙六姐妹的故乡,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团队在此更是感受到了红色资源赋能的经济活力和文化魅力。调研团在六姐妹故居进行参观,通过试用老农具、勇过门板桥等方式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过去战争硝烟掩盖下的小村庄模样。在六姐妹纪念馆,调研团采访到了沂蒙六姐妹之一伊廷珍的儿子徐敏安先生。徐敏安先生带领团队成员参观纪念馆,讲解沂蒙人民英勇支前的故事,动情时还唱起了母亲年轻时上识字班常唱的小调。他向我们介绍纪念馆外的青山绿水、宽阔大道,展示小村庄的经济活力。“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住到我们农户的家里,亲身实践,听到六姐妹的故事总是会对我们竖起大拇指!今年我们沂蒙六姐妹故居申报了全国妇女教育实践示范基地,这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啊!沂蒙六姐妹代表的是沂蒙人民的力量,代表的是全国妇女的力量,全国人民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看到了沂蒙妇女的脊梁,吃到了我们这的蜜桃和苹果,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带着我们的一片心意走出山庄,我们才能发展的更好!”

图为徐敏安先生向团队成员讲述沂蒙六姐妹背后的红色故事。贾思雨供图

滨州红色调研:探渤海纪念馆底蕴,访高度村红色文化与村民认知

七月三日,团队成员来到了山东省内另一大红色坐标地滨州。团队成员先行参观渤海纪念馆,了解到其背后的红色底蕴以及滨州红色发展路径。渤海纪念馆以丰富史料展现渤海区革命历程,“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渤海精神通过实物与场景得以具象化。在红色文化示范村高度村,团队成员走进了当地红色文化纪念馆高度村党史馆。高渡村党史馆充分聚焦了本村红色历史,老党员入党申请书、支前农具等展品使红色文化更具乡土贴近性,也让成员们进一步感知过去。通过实地走访本村村民,团队成员得知本村村民对红色历史的认知情况各年龄段有所不同:老年村民对红色历史故事记忆清晰,中青年村民通过村内红色活动对红色历史故事有基础了解,青少年通过学校及社会宣传对“家乡英雄”心怀历史认同。同时通过调研得知,村民对红色文化的发展抱有期待,认为红色文化是“村庄骄傲”,对党史馆带动基础设施改善表示满意,同时也希望进一步增加老党员讲故事、青少年演绎等互动形式。团队成员与党史馆工作人员交流,工作人员也表示看到红色产业活化利用的成效心里十分喜悦,也期待着红色资源进一步助力乡村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于孟良崮纪念馆合影留念。贾思雨供图

两战胜地,红色沂蒙,“红色足迹,乡村振兴”调研团此行的收获远超所期。红色文化浸润人心,红色资源赋能经济,山东财经大学“红色足迹,乡村振兴”三千计划调研团此行看到了历史叙事与振兴实践融合的鲜活样本,为后续探索乡村振兴第三产业赋能的实践路径奠定了基础。滨州红色文化既有历史传承,也有乡土认同。红色文化已成为村民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年轻化、生活化的传承方式,让红色资源更好联结当代生活。同学们也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尝试探索总结红色资源赋能经济振兴乡村新路径,让红色根脉在新时代的今天进一步焕发活力。(伊佳蓓赵梓荟)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