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连向海图强发展海洋制造业(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时间:2025-08-06 08:06
分享到:

两组数据,见证一个厂区的快速蝶变,透视一座城市的产业跃迁:

耗时100多天,恒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收购的闲置造船厂重新运营投产,已开工造船70余艘,订单排到2029年;

产值增长64.1%,上半年辽宁大连规模以上船舶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一艘艘船舶下水交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应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海洋开发能力,使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连发挥优势、乘势而上,打造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高端产品接连涌现,产业体系逐渐完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持续深度融合,集群效应加速显现。

头部企业发挥优势,向“高”攀登。

吊机林立,船舶穿梭,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各码头一派繁忙景象。“我们去年修船244艘,制造交付船舶12艘,产值增长约23%。”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邵小斌说,今年5月,公司交付了全球最大载重吨位的多用途纸浆船。

去年以来,中船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多艘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下水;今年4月,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30.9万载重吨液化天然气双燃料超大型油轮下水;6月,恒力重工建造的30.6万载重吨超大型油轮交付……今年上半年,大连船企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27.4%、34.1%、72.6%。

配套企业延链补链,向“强”迈进。

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车间里,立式车床正在对重逾7吨的曲轴部件进行智能加工,精度达到头发丝粗细。曲轴是船用发动机关键部件,我国造船行业一度“船等机,机等轴”。“如今,我们生产的曲轴,可保证大连本地供应充足。”公司副总经理郎雪刚说。

集装箱绑扎件约占全球市场30%份额、海工吊机助力“雪龙2”号极地科考……大连石岛工业有限公司打造出多款畅销产品。“我们近七成原料在大连采购,产品去年在大连本地交付增长10%。”公司董事长鹿林说。

目前,大连市船舶海工配套企业超100家,涵盖船用发动机、曲轴、导航、舾装件等领域。今年2月,大连市举行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配套产业发展大会,吸引众多配套企业,签约项目34个,投资额50.5亿元。

科研力量强化支撑,向“新”突破。

暑假期间,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船模拖曳水池旁,仍有师生忙着做实验。近几年,大连船企开发液化天然气船、甲醇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液氨运输船,离不开学院师生助力。“学院几乎每年都有‘揭榜挂帅’项目,以科技创新推动船舶海工产业创新。”院长张桂勇说。

大连海事大学和中远海运重工携手打造的“新红专”轮,是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据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教授尹勇介绍,它集自主航行、远程控制和岸基信息支持等功能于一体,精准对接未来航运需求。

“大连依海而生、因海而兴,与国家船舶海工产业一起成长,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90多项‘第一’。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力打造世界级高技术船舶与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基地,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熊茂平表示。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06日01版)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