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准贴合市场需求 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分类升级

©原创 作者: 郭宇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8-05 13:54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宇

7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分类指导目录(2025版)》(以下简称“新版《目录》”)。与2021年版相比,2025年版《目录》在分类架构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合简化。

看似简单的分类调整,背后蕴含着对产业结构更深刻的洞察与梳理,归类逻辑变得更为紧凑,产业结构也愈发清晰,如同为产业发展绘制了一张更精准的导航图,让从业者能更清晰地把握产业脉络,各企业布局与发展方向的抉择上有了更明确的参照。

新版《目录》简化

新版《目录》便于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主体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合理规划自身的业务布局与研发重点。

新版《目录》在分类架构上的整合简化是一大亮点。记者发现,相较于2021年版,其归类逻辑更加科学合理,产业结构更加紧凑有序。通过对安全应急装备产业进行重新梳理与分类,新版《目录》将产业划分为多个明确的类别,如监测预警装备、应急处置装备、安全防护装备、紧急生命救护装备等,每个类别下又细分了具体的产品领域。这种清晰的分类架构使得产业内部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便于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主体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合理规划自身的业务布局与研发重点。

例如,在监测预警装备类别中,新版《目录》详细列出了针对不同灾害场景的监测预警设备,包括地震监测仪器、气象灾害监测设备、危险化学品监测系统等。这种细致的分类有助于企业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品生产,提高专业化水平,同时也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快速找到合适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此外,清晰的产业架构还有利于政府部门进行产业管理与政策制定,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出台扶持政策,引导产业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产业整体协调发展。

在产品品类方面,新版《目录》展现出极大的拓展性与实用性。新增的隔热面料、阻燃隔热纤维、防水面料等产业用纺织品,以及救生衣、安全绳等紧急生命救护类产品,如同为安全应急装备的“武器库”增添了新的利器。这些新增品类使涵盖的安全应急装备范围更为广泛,更紧密地贴合了实际需求。

在火灾、高温作业等场景中,隔热面料与阻燃隔热纤维制成的防护装备能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可靠的安全防护。消防员在执行灭火任务时,穿着由这些新型材料制成的防火服,能够有效抵御高温火焰的侵袭,保护自身安全;在钢铁冶炼、电力检修等高温作业环境中,工人身着隔热工作服,可降低高温对身体的伤害,提高工作安全性。而救生衣、安全绳等产品在洪涝、户外探险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场景里,将成为保障生命安全的关键装备。在洪涝灾害发生时,被困群众依靠救生衣可以在水中保持漂浮状态,等待救援;救援人员使用安全绳能够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中进行救援行动,确保自身与被救援人员的安全。

此外,针对化工生产这一高危且复杂的领域,新版《目录》对监测预警装备和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增添的针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过程安全动态监控、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品监测预警等更为精准的设备和系统,能够更及时、准确地发现潜在风险。同时纳入的适用于化工事故的专业救援装备和物资,如高压泡沫车、高压喷水车等高效灭火装备,以及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工业毒气侦毒箱等检测设备,为化工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一旦化工事故不幸发生,这些专业装备能够迅速投入使用,最大程度降低事故损失,减少人员伤亡与环境污染。

企业积极布局

在实际产业发展中,诸多企业和地区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记者从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公司研制的矿用巡检侦测机器人,可在国家矿山救援队伍迅速响应,快速布设通信线缆,搭建通信基站,并且与地面指挥部建立有线通联。该款机器人它能在复杂的井下环境中稳定运行,利用自身搭载的先进传感器和通信设备,快速检测井下的气体浓度、温度、湿度等参数,并将数据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

同时,机器人还具备图像采集与分析功能,能够对井下的巷道情况、设备状态进行侦察,为救援人员提供准确的现场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救援行动的安全性与效率。该机器人的实战应用,为矿山应急救援开辟了新路径,充分展现了智能防爆机器人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的强大保障能力,也为其他矿山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推动了整个矿山安全应急装备领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此外,湖南作为全国重要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凭借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龙头企业的优势,在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近年来,湖南加速工程机械与应急装备深度融合,打造出众多高端应急装备产品,构建起覆盖“监测预警—抢险救援—灾后重建”全链条的应急产业集群。从消防无人机,能够长时间在空中悬停,对火灾现场进行持续监测与灭火作业;到SAR卫星监测系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对大面积区域的灾害监测与评估;再到多功能破拆机器人,可在地震、建筑坍塌等灾害现场进行高效的破拆作业,解救被困人员;以及智能化指挥调度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对救援行动的科学指挥与高效调度。

湖南省工信厅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湖南省应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省应急装备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的目标。

科技赋能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安全应急装备的融合,为产业发展开辟了诸多新路径。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技术层面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以科技赋能为核心,促使安全应急装备朝着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方向迈进,同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借助科技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例如,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企业能够获取前沿的科研成果,并将其快速转化为实际产品。

从市场视角出发,发展安全应急装备产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现阶段我国安全应急装备需求主要源于政府与企业,个人和家庭需求尚待挖掘。随着新装备研发应用与民众安全意识提升,面向个人与家庭的安全应急产品、培训及服务等领域将形成广阔市场,以消费活力拉动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安全应急装备的融合,为产业发展开辟了诸多新路径。

在装备设计制造环节,3D打印技术实现复杂零部件的快速定制与生产,提升装备适应性与灵活性。虚拟现实技术助力设计人员直观把握装备使用场景与效果,优化设计方案。在智能化解决方案方面,人工智能赋予救援装备强大的智能识别与决策能力,提升救援效率。物联网技术实现装备互联互通,增强协同作战能力,从容应对各类突发状况。在培训与使用支持上,增强现实模拟紧急情况,提升救援人员实战应对能力。移动互联实现装备远程监控操作,便于指挥中心实时调整救援策略。

专家表示,当前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发展也面临产业政策不协同与技术创新不足两大关键问题。在政策协同方面,不同部门间产业政策存在不协同现象,需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统一政策导向。在技术创新领域,我国在航空灭火救援装备、高端城市救援装备、高端安全监测检测仪器等大型、关键装备上存在技术短板,需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

新版《目录》的印发为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从产品分类到实际应用,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布局,各方力量正积极行动,共同推动安全应急装备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筑牢坚实基础。

作者:郭宇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