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张楠
煤炭行业千亿级资产重组启动在即。
8月1日,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神华”,股票代码:601088.SH,01088.HK)发布公告,拟由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煤炭、坑口煤电以及煤制油煤制气煤化工等相关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公告显示,公司A股股票自8月4日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Wind数据显示,8月1日,中国神华A股股价下跌1.57%,收报37.56元/股,总市值为7225亿元。
中泰证券煤炭和交运行业首席分析师杜冲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重组将对煤炭行业集中度提升、能源格局重塑产生深远影响,其展现的“政策引导与市场化并重”模式,也凸显了中国特色产业链整合的创新路径。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龙头效应再强化
近十年以来,我国煤炭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前十强企业原煤产量占比持续扩大,从2015年41.9%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9.2%,其中国家能源集团市占率亦同步提高,从11.8%提升至12.7%,龙头地位进一步凸显。
资料显示,成立于2004年的中国神华是全球领先的以煤炭为基础的综合能源上市公司,亦是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A+H股旗舰上市公司。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规模达6581亿元,综合市值为8221亿元。
此次国家能源集团推动优质资产注入中国神华,正是顺应产业发展与政策要求的关键举措。
事实上,国家能源集团长期支持上市公司发展,分别于2005年、2018年及2023年签署《避免同业竞争协议》及补充文件推动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2025年4月8日,国家能源集团发表声明,将聚焦主业强化与资产整合,加速优质资源集聚。
与此同时,证监会与国资委协同发力,通过优化并购重组政策体系及出台专项支持意见,推动上市公司以资源整合强化核心竞争力。
证监会方面聚焦制度完善与效率提升,打出政策“组合拳”:2024年9月24日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明确坚持市场化方向,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2024年11月15日发布并实施《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将并购重组纳入市值管理工具;2025年6月30日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完善简易程序、分期支付等以提升交易与审核效率。
国资委则从统筹央企资产布局与优化上市平台入手,出台多项针对性举措:2022年5月27日出台《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以资产注入、吸收合并、股权置换等做强上市平台;2024年年12月17日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鼓励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价值导向并购整合,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持续汇聚、增强核心竞争力与投资价值。
根据公告,中国神华本次拟收购的标的公司多达13家,分别为: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包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能源集团陕西神延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晋神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神华煤炭运销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港口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航运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重组整合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包括煤炭开采、坑口煤电、煤制油煤制气煤化工及港口、航运、电子商务等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公司,将显著提升中国神华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和一体化运营能力。
具体来看,新疆能源拥有煤炭产能10150万吨/年、乌海能源矿井核定总产能1500万吨;神延煤炭旗下西湾露天煤矿设计产能1000万吨/年;晋神能源旗下子公司沙坪煤业产能800万吨/年,磁窑沟煤业产能500万吨/年;包头矿业拥有煤炭产能1840万吨/年。这些煤炭资产注入后,将显著提升中国神华的煤炭产能。
电力能源方面,国源电力旗下拥有宝清煤电、和丰煤电、哈密煤电、新疆准东煤电等21家子公司,深耕煤电一体化领域。收购完成后,中国神华电力板块内部结构也可能因坑口煤电资产的注入,进一步强化“煤-电”一体化协同效应,降低运营成本。
物流运输方面,对煤炭运销公司、港口公司、航运公司等标的资产的并购,将完善“煤矿-铁路-港口-用户”全链条运输、销售体系。其中航运公司现有船舶62艘、347.7万载重吨,年运能8000万吨,超过中国神华现有运能。预计未来将极大提升中国神华运输效率。
此外,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拥有世界唯一的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世界首套60万吨/年煤制烯烃等一系列示范工程,收购后将加强中国神华在煤化工深加工领域的能力。
对比国际巨头 本土整合模式凸显特色
在产业链整合模式上,中国神华此次重组与必和必拓、嘉能可等国际能源巨头存在显著差异,凸显出鲜明的本土特色。
柏文喜表示,一是系统性注入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主要煤炭产业链资产,覆盖煤炭开采、煤制油化工、煤电一体化、物流运输等全链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一体化运营;二是化解同业竞争,兑现国家能源集团与中国神华签署的避免同业竞争协议;三是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聚,打造全球领先的以煤炭为基础的综合能源上市公司,契合我国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需求。
杜冲则认为,中国神华拟议的资产重组与国际能源巨头惯常的市场化外延并购在交易属性、支付与融资结构及标的范围与价值链定位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在交易对象与关系属性上,国际能源巨头的并购多为市场化外延扩张。以嘉能可为例,其煤炭领域的收购多针对非同一控制下的矿业集团,如2021年收购哥伦比亚Cerrejón煤矿、2023年联合收购泰克资源焦煤矿等,均属独立市场主体间的商业合作。而中国神华此次重组的核心是集团内部资源的战略性整合:由母公司国家能源集团主导,将旗下优质煤炭资源与配套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本质是同一控制下的优质资源向上市平台集聚,既履行了同业竞争承诺,也体现了国企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导向。
支付工具与资金来源的差异同样明显。国际巨头并购多采用全现金支付模式,对企业现金流提出较高要求。中国神华则创新采用“发行股份+支付现金+配套融资”的组合方式,通过股权支付降低一次性现金支出压力,同时借助配套融资优化资本结构,兼顾了短期资金平衡与长期利益绑定,更符合国企资本运作的稳健性原则。
在标的范围与产业链定位上,国际能源巨头的并购重心多锚定上游资源端。嘉能可的煤炭并购主要聚焦采矿及配套运输环节,纵向延伸至煤化工等深加工领域的案例极少。而中国神华此次重组覆盖“煤—电—化—运”全产业链环节,通过一体化运行与平台化整合实现价值链延伸。这种布局不仅能强化各环节的系统协同,还能提升抗周期能力,例如煤电业务可消化部分煤炭产能、煤化工业务能拓展煤炭附加值,形成“上下游联动、全链条增值”的经营韧性。
能源格局迎新变 龙头引领整合潮
若交易完成,其对能源行业格局的影响将极为深远。
杜冲认为,中国神华的“煤—电—化—运—贸”纵向一体化程度将显著提升,在成本控制、产销匹配及现金流稳定性上形成体系化优势,进一步巩固综合能源龙头地位。同时,“股份+现金+配套融资”的组合对价模式,将优化资本结构,为长期再投资与并购提供资金支撑。
柏文喜亦认为,重组完成后,各环节的协同联动将显著提升“西煤东运”战略通道的运转效能,破解能源产销区域错配难题,保障能源运输的高效与安全。这种全链条的系统性升级,不仅能增强中国神华作为综合能源龙头的核心竞争力,更将推动我国能源产业链向更安全、更高效、更具韧性的方向发展,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更重要的是,此次交易为央企体系内资产整合提供了可复制的市场化范式。杜冲预计,这将加速能源行业的资产整合与专业化重组,推动“小公司、大集团”格局的扭转,大幅提升行业集中度与资源配置效率。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有望迈上新台阶,其作为能源兜底保障的“压舱石”作用将进一步强化。
资料显示,2024年,中国神华实现营业收入3342.4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1.41亿元。在煤炭、电力、煤化工、铁路、港口、航运等业务板块均保持稳健发展。其中煤炭业务核定产能3.5亿吨/年,建成千万吨级矿井群和国内首个2亿吨煤炭生产基地;电力业务在运总装机容量4626.4万千瓦;煤化工的包头煤制烯烃项目生产能力约60万吨/年;铁路总营业里程2408公里,年运能5.3亿吨;港口设计吞吐能力2.7亿吨/年;航运拥有货船40艘,载重规模224万载重吨、年运能5400万吨。
根据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国神华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36亿元至25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39亿元至59亿元,下降13.2%至20.0%,与经重述的上年同期数据相比,减少24亿元至44亿元。
中国神华解释,2025年上半年,面对煤炭、电力市场量价双降的严峻形势,公司全力以赴促销售、争发电、精管理、强创效,生产经营态势总体平稳。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是受煤炭销售量及平均销售价格下降影响。
过去,中国神华的业绩也曾有过波动,但整体增长趋势不改。2021年至2024年,公司年度归母净利润均超过500亿元。Wind数据显示,自2007年A股上市以来,中国神华累计盈利约7491.7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事项尚处于筹划阶段,初步确定交易对手方包括国家能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西部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后续公司将与重组标的相关股东进一步接洽确定最终交易对手方范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