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袁桥古村的青石板路上,斑驳的砖墙诉说着六百年的沧桑变迁。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村落,如今以厚重历史与影视光影焕发出别样精彩。作为影视基地,它已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驿站,这里既是中原传统村落的活态博物馆,又是光影艺术的诞生地。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戏楼的檐角,洒在错落有致的明清建筑群上,仿佛时光在此凝固,为每一个镜头提供了最本真的历史质感。
袁桥古村城墙
袁桥古村的建筑是一部立体的史书。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院落达四十余处,古寨墙、城楼、庙宇、祠堂、古戏楼、古井、古树、牌坊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传统村落立体画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村中那座三路四进明代宅院,雕梁画栋间尽显中原建筑的精巧。这些建筑不仅为《投笔从戎》《闻鸡起舞》等历史剧提供了绝佳取景地,更以其原汁原味的空间叙事,让影视作品中的每一帧都浸透着历史的厚重感。当演员身着古装行走在这些真实的古建筑中,连呼吸都仿佛与历史同频共振。
袁桥古村寨门
袁桥古村的魅力远不止于建筑本身,这里仍保留着淳朴的民风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精巧的竹编工艺、独特的民俗节庆、世代的慈善文化,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200年的土寨墙、300年大宅院、400年的避难楼和500年的石臼,让镜头捕捉到了古人智慧和机器时代难以复刻的手工温度。这些活态文化不仅丰富了影视作品的文化层次,更让袁桥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民俗博物馆。
袁桥古村唱大戏
与其他影视基地相比,袁桥古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真实性”。这里没有刻意搭建的仿古街市,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真实的历史记忆。当俄罗斯《走进中原民俗》剧组在此取景时,导演被村民自发组织的民俗表演所震撼:“他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这种未经雕饰的本真状态,正是当代影视创作最珍贵的资源。袁桥的古建筑不是布景,而是有人情温度的生活空间,这种“活着的古村”状态,让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生活气息。
俄罗斯外交部《走进中原民俗》剧组
袁氏宗祠
随着《国医少年志》等综艺节目的热播,袁桥古村迎来了文旅融合的新机遇。游客们循着影视剧的足迹而来,却发现这里不仅有打卡景点,更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村里开发的“影视主题民宿”让游客可以入住剧中场景,而研学项目则让短暂的游览变为深度的文化沉浸。这种以影视为媒介、以文化为核心的旅游模式,既保护了古村的原真性,又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实现了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登封短剧剧组
湖南卫视《国医少年志》栏目
郑州《衣锦还乡》剧组
万有引力《听我给你吹》剧组
《开业大吉》剧组
黄昏时分,当夕阳为古村的瓦顶镀上一层金色,看到摄制组捕捉光影在赶拍镜头,而放学的孩童嬉笑着穿过摄影区回家。这一幕生动诠释了袁桥古村的独特价值——它既是影视创作的片场,又是赓续绵延的烟火人间。在这里,艺术与生活、历史与现代达成了奇妙的融合。袁桥古村影视基地提醒我们,最好的文化传承不是将历史封存在玻璃柜中,而是让它活在当下,在光影交错间继续讲述永恒的人间故事。(高国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