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点渣成金”的科技密码 这家企业如何构建“吃干榨净”循环产业链

作者: 曹雅丽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8-04 09:59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企业做小了是生意,做大了就是社会责任。”山东鸿承矿业集团(2265.HK)(以下简称“山东鸿承”)董事长刘泽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立志做‘黄金尾渣的终结者,金山银山的绿色守护者,矿业循环经济的领航者’,肩负重任,铿锵奋进,砥砺前行。”

作为国内黄金危废处理行业的领军企业,山东鸿承通过自主创新的“多级浮选+梯度富集”工艺,不仅实现了从氰化尾渣到高硅尾渣的全流程资源化利用,更构建起“吃干榨净”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刘泽铭形象地比喻道:“这些被视为‘工业包袱’的尾渣,如今正实现‘点渣成金’的转变。如果说我们前期的努力是在产业链上写下的逗号,那么现在,我们要为整个产业生态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近日,中国工业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家将黄金尾渣“变废为宝”的科技型企业,探访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延伸,实现从“硫铁富集”到“高硅尾渣全量化利用”的闭环,为行业提供“吃干榨净”的绿色样本。

挖掘“隐藏价值”提供尾渣资源化“鸿承方案”

黄金是战略性矿产资源,兼具商品和货币属性,对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和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黄金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和消费国。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矿产金产量377吨,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黄金消费量985吨,连续12年保持全球第一。

而山东省矿产资源丰富,黄金储量居全国首位。据介绍,“十四五”以来,山东省新增金资源量583吨,莱州市西岭村金矿最近新增金属量近200吨,成为全国最大单体金矿床、胶东地区世界第三大金矿区地位进一步巩固。

但中国黄金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大型金矿较少,中小型金矿多,整体品位较低,资源保障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正式发布《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部署多项重点任务。《方案》提出,推进国内增储上产、鼓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强化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3项措施。黄金尾渣资源化利用被列为重点任务,要求到2027年固废综合利用率提升至35%以上。

相关专家表示,这份被业内称为“黄金产业变革纲领”的政策,目标直指三年内资源、技术、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当普通人还在关注金价涨跌时,国家层面已将黄金定义为“战略性矿产资源”。

这一战略定位,正在催生黄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变革与创新实践。据刘泽铭介绍,目前,山东鸿承为中矿集团、山东黄金集团等区域领先的金矿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对黄金危废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回收硫、铁两大资源。

怀着对“工业废渣如何变身宝贵资源”的好奇,记者进入山东鸿承厂区,迎面便是一座座巨大的储存仓库,矿渣被精心分类存放在密封库中,然后,被运输带有序地送入“多级浮选富集”循环系统,通过制浆、加药活化、浮选、固液分离等环节,一切有条不紊,高效得如同精密仪器的运转。自此,废渣在机械的律动中被赋予新生,矿渣的身份在传送带的尽头悄然改换,迎来的是新产品硫铁精矿粉。

据介绍,由于品位品质不同,硫铁资源的回收率又面临新的难题,刘泽铭技术团队根据多级浮选富集工艺的特点,增加3条加药管路,改造2条活化槽,安装智能控制阀,经过三个月的实验,实现对关键工艺参数的精准控制,将尾渣中FeS2含量从40%-50%提纯至90%以上,硫回收率提升至92%,尾矿硫含量降至5%以下,远超国家一级品标准(有效硫≥47%,铁≥42%)(这一技术被称为“选”废为宝硫铁资源高效富集技术)。

“这一项目年处理尾渣能力已达到120万吨,年产硫铁精矿粉60万吨,年产值2.1亿元。”刘泽铭表示,硫铁精矿粉成为特种钢冶炼添加剂、硫酸制造的优质原料,同时控制铅、锌、砷等重金属含量低于0.1%,彻底实现危废无害化转化。

破局产业难题打通全产业链“最后一公里”

“‘选’废为宝硫铁资源高效富集技术,仅仅是黄金矿渣价值重生的序幕。”刘泽铭说。

取得一定成绩后,行业存在哪些难点和痛点?“硫铁提取后的高硅尾渣是行业最大难题。”山东鸿承总经理战乙荣介绍告诉记者,因高硅浮选尾矿有价成分含量低、工程力学特性差等特点,传统工艺难以处理浮选后残留的高硅尾矿,且资源化率很低,资金投入量大,回报周期长。多年来,如何大规模高价值利用高硅浮选尾矿一直是行业技术难题。

记者了解到,这类尾矿是金精矿氰化尾渣浮选富集硫铁精矿后剩余的废渣,山东作为全国第一产金大省,每年产生的高硅浮选尾矿高达一百万吨。

战乙荣介绍,为解决这一难题,公司先派出骨干到相关企业考察,又跟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合作,同时利用公司的优势,建立实验平台,开发“黄金尾矿衍生硅源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技术,经过上千次实验,突破高硅浮选尾矿大规模利用的技术难题,大量数据表明,彻底实现氰化尾渣“零残余”。

“这一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使资源化率从不足60%跃升至100%。”战乙荣说。

“资源化不是终点,高值化才是目标。”刘泽铭认为,“要打造完备的黄金危废处理产业链,链条上还缺少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硫铁矿的高端加工。”硫铁矿是蕴含化学能量的隐藏宝库,要把硫铁矿中的硫转化为清洁经济。

随后,山东鸿承建立了24万吨/年硫铁矿深加工项目,采用“沸腾焙烧、余热回收、酸洗净化”一体化工艺,将硫铁精矿转化为工业硫酸,产品很快成为电子工业清洗、精细化工合成领域的抢手货。

据介绍,这一项目搭载“负能耗”智慧能源体系,余热锅炉产生33吨/小时蒸汽供应园区企业,余热发电5600度/小时,年发电量4500万度,综合能耗为负22000吨标煤/年,形成能源自给以及外供的负碳模式。该项目获得了烟台市碳达峰碳中和140万元专项资金以及山东省技术改造奖补资金。

刘泽铭强调,为避免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行业通病,向下游延伸打造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矩阵,也就是把硫铁矿产品嵌入高利润价值链环节,纵向延伸,在化工与新材料领域发力,建立10万吨/年氨基磺酸项目,用于电镀、制药领域;30万吨/年硫酸镁项目,高纯度硫酸镁用于肥料、阻燃剂。目前,基本实现全线投产。

这一模式与《方案》提出的“推动氰渣协同处置及全组分利用”高度契合。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若全国2800万吨氰化尾渣均按此模式处理,可新增产值42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座中型金矿。

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循环经济“黄金范式”

目前,我国黄金产业在科技创新、资源能源消耗及排放等方面存有短板,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应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驱动黄金产业新发展。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强上下游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

对此,山东鸿承的应对策略是“产学研用”协同。其与山东大学共建实验室,研发的“细粒级尾矿砂胶结材料”已获专利,并计划建设国家级固废处置工程技术中心。

刘泽铭透露,企业正规划“氰化尾渣全量化利用产业园”,拟建20万吨纳米硅基材料、60万吨低碳胶凝材料生产线,配套建设国家级固废处置工程技术中心,努力打造行业绿色化循环产业标杆。

记者了解到,硫铁矿深加工与高值化延伸不仅解决环保约束的痛点,更推动产业从“资源依赖”转向“技术驱动”。据预测,到2030年,高端硫铁矿产品(如新能源材料)需求占比将升至40%,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为此,山东鸿承还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项目,推动产品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延伸。

“产品不仅供应硫酸制备企业,还延伸至锂电池正极材料制造领域,成功将危废转化为高附加值工业原料,推动黄金产业减污降碳。”战乙荣解释说。

记者了解到,我国现存黄金尾矿超10亿吨,含金量可达0.3克/吨——看似微量,但规模化回收后年产量可增数十吨。

此外,山东鸿承还借助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分析和AI预警技术,覆盖危废源头、收集运输、暂存中转、处置利用及最终去向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推动危废处理行业向安全化、规范化、高效化方向转型升级。

“构建一个高度整合、高效协同和互相衔接的黄金产业链,将黄金资源‘吃干榨净’,使资源价值的最大化、环境代价的最小化,才能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我们立志做黄金危废终结者,成为完备的黄金资源循环经济全产业链企业,守护碧水、蓝天、净土,让环境更美好。”刘泽铭说。

记者手记:

在“双碳”目标下,黄金尾渣资源化已从“环保命题”升级为“产业战略”。山东鸿承的实践表明,通过技术创新将产业链“闭环”转化为“增值链”,方能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正如刘泽铭所言:“企业做小了是生意,做大了就是社会责任。我们要为黄金产业画上的不是逗号,而是可持续发展的句点。”


作者:曹雅丽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