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耿鹏飞
当制造企业因集团内部交易虚增成本导致报价失误,错失海外订单;当某工厂的研发成本占比悄然攀升,却找不到具体是哪项实验消耗了过多资金……这些并非个例,而是制造业在成本管理中普遍面临的“成本黑洞”困境。
传统成本管理如同“管中窥豹”,要么只盯着生产环节的材料与人工,要么困在单组织的财务账本里,难以应对多组织协同、全价值链延伸、个性化生产带来的复杂挑战。
用友U9 cloud让制造业“主动控本”,成本管控做到“无死角”
用友U9 cloud作为面向中型及中大型制造企业的世界级云ERP系统,构建的“全维度、全员化、全周期”成本管理体系,让制造业从“被动算账”转向“主动控本”,帮制造业企业把成本管控做到“无死角”。
成本管控渗透每个价值链环节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成本极其复杂,且贯穿整个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全环节。”用友网络副总裁、EBG市场运营部总经理傅毅向中国工业报表示,在当前形势下,许多中国制造企业同时又处于中企出海的趋势中,因此更需要降本增效、提质增效作为驱动力。
传统成本管理困于“事后核算”的牢笼,数据滞后、孤立,仅能满足对外报告需求,难以支撑企业内部管控。而U9cloud实现了从“算得准”到“管得好”的跨越式发展。
用友网络U9 cloud产品总监张茜向中国工业报说道:“精细成本是集团精细管控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成本管理的代际发展来看,多年前处于会计电算化时代,本质是手工记账,核心诉求是‘算得准’;而现在U9 cloud作为数智制造成本管理专家,提供产品级解决方案,实现了三方面的代际突破。”
一是全流程穿透,从传统的事后核算延伸至事前预测、事中实时管控、事后智能分析,形成闭环管理流程;二是业务与成本深度融合,不再是独立的财务模块,而是与生产、供应链、研发等业务实时联动,数据随业务产生而非事后录入,业务数据产生的同时触发财务、成本及整个价值链的输入;三是智能驱动决策,通过AI算法实现成本异常自动预警、成本趋势预测,从被动核算升级为主动管控,这是成本管理相较于以往的飞跃。
U9 cloud覆盖的全价值链环节,可按“价值流转逻辑”划分为六大环节,每个环节都实现了成本的精准管控。
研发环节是成本控制的起点。一款产品的研发设计,直接决定了其70%以上的生命周期成本。
U9 cloud将研发成本管控贯穿“预研-立项-试制-量产”全流程:在预研阶段就通过研发概算锁定投入上限,避免了“边研发边超支”的被动局面;研发人员薪酬按项目分摊、实验材料消耗按批次记录、专利申请费按产品归集,为定价提供了精准依据;试制阶段的材料损耗、工时消耗等数据,会自动同步至生产环节,成为制定标准成本的基础。
生产环节是最复杂、也最容易藏着“增效空间”的环节。U9 cloud支持多种成本核算和管理维度,如产品、订单、工序、项目等角度,实现全维度、精细核算。“U9 cloud其核算的细致程度和深度,远超市场上许多同类ERP的能力。”傅毅强调。
除了研发与生产,采购、仓储、质检、销售等环节的成本同样不容忽视。U9 cloud的“全维度”覆盖,本质是让成本数据“跟着业务走”,无论在哪个环节发生,都能被精准捕捉、合理归集——这正是破解“成本黑洞”的核心逻辑。
从“财务独担”到“人人都是成本管理者”
“成本是财务部门的事”——这是制造业最大的管理误区。事实上,车间工人减少1%的废料率、采购人员降低2%的采购溢价、研发人员缩短3天的试制周期,对成本的影响可能远超财务部门的核算优化。
U9 cloud全面成本管理强调“全员成本责任制”,让企业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成为成本管理的参与者。
U9 cloud将成本责任从法人延伸至每一位员工,形成“集团-法人-事业部-部门-工作中心”的多层级核算体系,实现从集团到车间班组的精细化核算。这种“平行核算”机制,让每个组织单元都能算清“自己赚了多少、花了多少”,从“要我控本”变成“我要控本”。
与此同时,成本责任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岗位。“因为有了AI分析能力,数据精细分析程度比以前更高,预测能力更强。前两年还不敢说全员成本管理,今年技术突破了,所以能够自豪地把全面成本管理专家定位抛向市场。”用友网络副总裁、U9 cloud事业部总经理郑瀛欣慰地说道。
当成本数据与个人绩效直接关联,“全员成本意识”就不再是口号,而是融入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
U9 cloud将成本责任分解到具体岗位,如研发人员关注研发材料消耗,生产工人关注工时效率,销售人员关注渠道费用,通过“量化指标+组织协同+价值观校准”激发全员经营意识,提升组织活力,支撑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
从“成本可控”到“价值最大化”
成本管理最怕“马后炮”——当月底算出成本超支时,钱早已花出去了。U9 cloud的“全周期”管理,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闭环,让成本管控贯穿业务全流程。
全周期管控的核心,是让成本管理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从“事后算账”升级为“全程可控”。据了解,U9 cloud项目成本管理聚焦全生命周期,通过“概算-预算-核算-决算”四环节,实现“成本可控”与“价值最大化”的平衡,其最终目标是确保项目在合理成本范围内,高效交付预期价值。
“为了让产品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我们明确提出U9 cloud是‘数智制造成本管理专家’这一新定位。这意味着我们从技术进步回归到经营管理的聚焦点上。”傅毅表示,用友希望通过技术和经营管理两种能力的相互补充、相互驱动,真正助力制造企业实现成本领先战略和全球化战略,并借助标准成本等能力,帮助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破浪前行。
制造业穿越周期、持续盈利的“压舱石”
作为服务中型及中大型制造企业数智化升级的世界级云ERP系统,U9 cloud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并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评价。目前,机械、电子、汽配、家居、整车等行业,U9 cloud都以卓越的产品性能和优质的服务支撑客户的快速成长。例如,三花智控、银轮股份、麦格纳等企业通过与U9 cloud的合作,实现了管理优化、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等目标,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作为全球领先的制冷空调智控元器件和汽车零部件厂商,三花智控的海外生产基地也遍布美国、墨西哥、波兰、越南、泰国、印度等地。通过U9 cloud,他们不仅算清了生产工序的成本,还发现海外研发中心的设备折旧占比过高,销售渠道的物流费用有优化空间。
六丰机械是国内最大的铝合金龙骨生产厂,因为工艺复杂,工序多,需要精确到每个工序的成本。行业特色是废料多,回收部分需要核算。借助U9 cloud深入解析17道关键工序,精准核算每道工序的40多项成本要素,一年内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达4000多万元。
当一家制造企业能算清“某道工序的成本”“某个研发项目的回报”“某个海外工厂的真实利润”,它就掌握了在微利时代生存的核心竞争力。U9 cloud的“全维度、全员化、全周期”成本管理体系,不仅是一套工具,更是一种“用数据管理企业”的思维方式。
对成长型企业,它是“管理升级”的阶梯——从“算清账”到“控成本”,再到“用数据决策”;对集团企业,它是“协同增效”的纽带——打破组织壁垒,让资源向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环节流动;对出海企业,它是“全球竞争”的利器——算清真实成本,在国际市场精准定价、合规经营。
制造业的竞争,早已从“规模比拼”转向“管理精度较量”。当成本管控能细到工序、责任到个人、覆盖全周期,企业才能在原材料波动、价格竞争、合规要求的多重压力下,实现“成本可控、利润可期”的稳健发展。U9 cloud的全面成本管理,正是制造业穿越周期、持续盈利的“压舱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