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企业技术中心巡礼丨潞安化工集团:着力创新为企业发展添动力

发表时间:2025-07-30 18:15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贾支渝

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引领未来。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创新体系的核心引擎,是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的关键力量。为集中展现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的突出成就与创新风貌,我们推出“山西企业技术中心巡礼”系列报道,宣传标杆、推广经验,营造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为山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强动能。

潞安化工集团:着力创新为企业发展添动力

潞安化工集团是山西省属大型能化企业集团。自2020年重组以来,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引擎,系统构建了煤炭、化工“双主业”发展新格局,发展成效显著。煤炭产业优势突出,是全国最大的喷吹煤基地、全国优质动力煤基地;潞安环能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高河、新元建成“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化工产业形成集化工技术研发、产品生产营销、化工装备制造、工程总包、运维服务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潞安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科改示范行动优秀企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晋华炉3.0”荣获国家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潞安化工集团技术中心

一、创新平台筑起高地:多级联动激发研发动能

潞安化工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雷达、探照灯、显微镜”为战略定位,整合集团有关资源,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以占营业收入1.96%的研发投入,收获496项授权专利、18项行业科技奖。

目前,该集团的科研平台建设呈现“国家级—省级—企业级”三级平台矩阵格局——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含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0个省级创新平台,覆盖煤炭绿色开采、煤化工高端转化、新能源材料三大领域。潞安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山西省高端煤气化装备创新中心入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培育。并获批牵头建设“煤基合成化学品山西省实验室”,聚焦煤基高端化学品共性技术开展工作。同时,与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清华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共建研发基地,攻关“费托合成尾气芳构化”“钴基煤制油”等15项国家级课题,核心技术国产化率达95%。

▲煤基合成润滑材料(院士)联合研发平台实验室

二、核心技术攻坚突破:产业升级树立行业标杆

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潞安化工集团实现煤炭从燃料向高端材料的颠覆性蜕变。

“卡脖子”技术攻克方面,“费托合成尾气芳构化关键技术示范”通过72小时连续运行考核;“费托基Ⅲ+类润滑油基础油”完成研发,实现进口替代;风电齿轮箱润滑油国产化率跃居行业前列;115℃高熔点F-T蜡(全球第三家)、茂金属PAO润滑油(全球第二家)、半导体深紫外LED“中国芯”,填补国内空白;长征十二号火箭首用潞安煤基航天煤油,实现超音速巡航时间翻倍,航程增加7%,打破国外垄断。

引领行业标准方面,太行润滑油公司主导起草3项“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技术”团体标准,填补国内空白,推动液冷技术国产化进程。晋华炉3.0突破“三高”煤高效气化难题,获153项专利,煤种适应性全球最宽,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并出口非洲,成为煤化工“国之重器”。

智能化与绿色化发展方面,建成22座智能化矿井,故障处理效率提升50%。煤化工“三废”循环利用技术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瓦斯发电年减排CO2超100万吨,废水“零排放”技术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厂区全景

三、各类人才协同行动:星火创新激活产业链条

在“双碳”目标下,潞安化工集团正加速推动煤基新材料与氢能、半导体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国家级平台为支点,撬动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集群,为资源型地区转型贡献“潞安范式”。

奋进号角里,潞安化工集团三支人才队伍协同行动,专职研发团队主抓国家级课题攻关;工程技术团队负责井下科研实战(如深部围岩支护技术突破);基层革新队伍解决生产一线“卡脖子”问题。群众性创新蔚然成风,职工“五小”竞赛中累计产生2500项成果、800项专利。潞安化工集团重奖创新人才的举措则发挥着正向作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按研发团队40%、转化部门40%、企业20%分配。

与此同时,潞安化工集团不断强化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引进全职博士7名、硕士161名,柔性引进院士1名、高层次人才14名,2024年博士后工作站引进2名全职博士,2名兼职博士。并联合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通过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培训智能运维人才,年超2000人次。106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也源源不断地孵化着实战型技术队伍。

创新是火,点燃黑色黄金的涅槃之路;技术为翼,托起百年潞安的智造未来!潞安化工集团以奋斗之姿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编辑:贾支渝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