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作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河南省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7月29日,中国工业报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企业高效能治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河南全省整体改革任务完成率已达90.4%,省管企业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与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提升。
规模效益创新高,发展根基持续巩固。截至2025年6月底,河南省管企业资产总额达5.1万亿元,净资产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和7.7%,较2022年底增幅更达42.3%和40.4%。资产总额稳居中部六省之首位、全国第五位。经济效益方面,2023年河南省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642.3亿元、利润295.6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2024年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全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今年1-6月,更是实现营收3429亿元、利润149.9亿元,同比保持2.9%和1.3%的正增长。发展质量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全国平均线以下,债务风险可控,融资担保规模合理。尤为亮眼的是创新投入,上半年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同比激增29.3%,研发投入强度提升0.42个百分点,呈现高速“双增”态势。
改革攻坚纵推深进,治理效能显著增强。河南省以重组整合优化布局,成功推动河南国际合作集团与自然资源集团整合,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推动中豫港务集团整合资源,加速建设国际陆港核心区;组建河南港航集团统筹内河航运资源,实现投建运一体化。公司治理不断完善,各级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治理规则刚性落实,常态化开展述职质询,审计委员会实现全覆盖。“一企一策”压减企业产权层级、管理层级以及法人户数成效显著。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健全,通过集团总部“六定”改革(定任期、定薪酬、定机制等)激发内生动力。国资监管能力持续提升,创新设立决策咨询等四个专业委员会,强化重大投资项目论证与后评价制度,建成全省统一的国有产权交易平台和阳光招采服务平台(上半年完成采购1405项、金额62.61亿元),智能化穿透式监管平台2.0版加快建设,实现精准高效规范监管。
科技创新多点突破,新质生产力蓬勃起势。河南省将科技赋能作为改革“头号任务”,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破冰,密集出台科技创新激励保障12条、“人才小气候”10条、支持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32条等政策举措,推动省管企业与300余家省内外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平煤神马集团研发国内首套10万吨/年艾斯安装置投产,打破国外垄断并带动千亿级尼龙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河南能源集团己二酸制备新技术世界领先;河南钢铁集团全球首条“5.6+5.5米双超宽机架”宽厚板生产线贯通,跻身全球高端钢铁制造第一梯队。产业焕新步伐加快,传统产业加速“智改数转网联”,累计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智慧矿山35座、智慧工厂23个、智慧园区8个;同时“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如中豫飞马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探索形成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新材料开发范式,截至目前成果转化率达67%,孵化出5家科技企业。
党建领航强基固本,政治生态持续向好。河南国资系统深入贯彻“两个一以贯之”,构建了“三个五”党建体系。以“五新”党建(锚定新目标、构建新格局、明确新路径、打造新支点、成就新标志)架梁,确保党的领导融入治理各环节,重大事项党委把关率100%。以“五星”支部(过硬、出彩、效能、平安、服务)筑基,评选省管及驻豫央企“五星”党支部210个,培育党建品牌25个,总结工作法37个。以“五清”廉政(政治清醒、治理清晰、干部清廉、作风清正、生态清新)护航,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化清廉国企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孟连表示,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下一步,河南省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聚焦“两高四着力”,以钉钉子精神打好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篇章贡献更大国资力量。(张慧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