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工业” 竞逐新赛道

作者: 赵志强 来源:安徽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7-28 13:47
分享到:



苏滁国际商务中心全景。

近日,在中新苏滁高新区上空,一架搭载AI大模型的无人机瞬间锁定闯入禁飞区的“黑飞”设备……这不是科幻片段,而是人工智能应用新场景。新场景的打造,就来自园区里一家科技型公司的探索。

位于中新苏滁高新区的明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正专注调试最新无人机系统。这套搭载AI大模型的“空中哨兵”,凝结着多家企业与高校的科技智慧,即将迈向量产。

去年10月,明晟牵头成立我省首个民办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明晟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引入滁州首只民营人工智能专项种子基金,同步搭建众创空间,与百度、湖北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院揭牌以来,已启动多个“AI+工业”项目,覆盖食品、光伏、半导体、汽车等关键领域。

“园区给的不只是场地,更是让技术从实验室跳向市场的‘转换器’。”明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家明的一句话,揭开了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内在原因。

在人工智能的竞速赛中,滁州并非“种子选手”。随着首个民办非营利性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的落地,滁州这座制造之城,正在抢占人工智能新赛道。中新苏滁高新区作为关键“操盘手”,不仅瞄准人工智能产业开展招商,通过“天使基金”锁定明晟团队的垂直行业大模型技术,还以高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为依托,搭建起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器,形成“研发—孵化—产业化”的完整闭环。同时推动算力中心、数据标注基地落地,构建起技术转化加速机制,大幅降低了初创企业的研发门槛。

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强调民办和非营利性。“民办”让它贴着市场脉搏跳动,企业需要什么技术,研究院就主攻什么方向;“非营利”则让它挣脱短期商业回报的束缚,敢往产业共性技术的深海里钻,敢碰未知前沿的“无人区”。难能可贵的是,研究院熔铸出一片产学研融合的“热带雨林”。这里没有围墙,技术、资本、人才像雨林里的水流与空气,自由渗透:企业带着难题来,高校揣着理论来,科研机构握着专利来,在共研、共享、共育中,让学术种子在产业土壤里长出果实。

经过大半年的发展,明晟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已从“襁褓婴儿”长成“生力军”。以“算力、算法、数据”为骨架,推动AI从概念落地成实景,在多个领域打开突破口。

研究院率先孵化的“天巡·空中警察”,以“侦测—决策—反制”一体化系统,不仅守护着滁州的低空安全,其衍生技术已向智慧农业监测、电力巡检等方面延伸。

在政务方面,“语政”智慧招商平台用10万组数据织就知识图谱,让招商从“人海战术”变“精准狙击”,项目落地效率大幅跃升;在教育领域,“智创云工坊”走进30余所高校,让学生的创新想法借AI加速落地;在工业车间里,柔性连接系统打破数据孤岛,让数字化部署像搭积木般简单;在医疗领域,与联影共建的多模态大模型中心,正朝着“2030年长三角智慧医疗新范式”奔跑。

研究院联合中新苏滁高新区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器,请来高校教授、学科带头人、技术高管和细分赛道创业者等40余人组成“大咖导师团”,构建“学术+实战+资本”的多维赋能网。再加上“嘉晟种子基金”的“孵化+投资”双轮驱动,已吸引一批智能行业企业入驻。

“顶尖资源在园区汇聚,企业全周期获得孵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园区153家规上企业里,113家是高新技术企业,这个占比就是创新驱动最硬的底气。”中新苏滁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瑞告诉记者。


作者:赵志强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