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至13日,福建农林大学校团委青年通讯社“云迹追光·青言寿宁”社会实践队奔赴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同时将AI技术融入创作实践,结合下党乡红色文旅资源,为下党乡拍摄红色文旅宣传视频、制作红色文创周边,以实际行动助力下党乡红色文旅事业发展,让青春智慧与科技力量在乡村振兴的探索中绽放光彩。
红色印记凝初心,旧址深处悟传承
实践队首站走进难忘下党主题馆,一踏入馆内,实践队员们的目光瞬间被馆内一张张老照片串联起下党乡从“贫困乡”到“振兴样板”的蜕变史,“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在下党乡生根发芽,结出了累累硕果。通过讲解员的细致解说,实践队员们进一步认识到在党的关怀下,这片土地发生的奇迹,并感受到党的领导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结束了主题馆的参观之旅后,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参观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在难忘下党主题馆聆听讲解。张嘉伟供图
图为实践队参观难忘下党主题馆。王心灵供图
图为实践队于难忘下党主题馆内合影。张嘉伟供图
从主题馆出来,实践队步行至寿宁县下党乡人民政府办公旧址。墙上的标语、桌上的文件,都诉说着前辈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过往。在这里,实践队员们感受到扎根基层的坚守,深刻体会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
图为寿宁县下党乡人民政府办公旧址。谢艳欣供图
重走连心寻足迹,古桥新路续精神
接着,实践队来到横跨修竹溪的古桥——鸾峰桥。鸾峰桥作为下党乡的重要交通枢纽,如今已成为“党群连心”的象征。实践队员们踏上古桥,触摸沧桑木构,感知着古人的智慧。下党乡团委副书记黄鹏程向实践队员们介绍道:“这是全国单孔跨度最长的贯木拱廊桥,榫卯结构无铁钉连接。通过下党乡团委副书记黄鹏程的讲解,队员们深刻感悟到,这座桥不仅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更是脱贫攻坚征程中关键节点的见证者,它串联起了下党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激励着新的一代继续为乡村振兴事业不懈奋斗。
图为下党乡团委副书记黄鹏程向实践队介绍鸾峰桥。聂焱斌供图
图为实践队在鸾峰桥前合影留念。聂焱斌供图
下一站,实践队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踏上了“党群连心路”,沿着他们追寻着领袖的足迹,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实践队员们一边走,一边聆听着下党乡团委副书记黄鹏程重温那段蕴含着为民情怀与奋斗精神的红色故事,深刻感悟着党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图为实践队重走“党群连心路”。王心灵供图
观滴水穿石胜景,悟青年担当初心
最后一站,实践队来到“滴水穿石”与“弱鸟先飞”两座主题雕塑前。清冽的水流从崖壁间缓缓垂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下方的磐石上刻下了独特的痕迹。这一自然奇观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滴水穿石”精神的内涵——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执着,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终将攻克难关。(杨宇轩邱子洛谢艳欣陈征邱奕榕)
图为“滴水穿石”主题雕塑。温佳煊供图
对面的“弱鸟先飞”雕塑气势非凡:多只羽翼遒劲的山鸟正振翅欲飞,仿佛要挣脱群山的束缚,朝着天际奋力翱翔。凝视着这座充满力量的雕塑,实践队队员们拾级踏上山径,山风拂过耳畔,每一步似都在与“弱鸟先飞”雕塑里的勇毅共振:即便曾是“地无三尺平”的偏远山乡,下党乡也始终以主动作为的姿态追赶超越,用奋斗改变落后面貌。“滴水穿石”和“弱鸟先飞”精神交织碰撞,乡村振兴背后的拼搏密码在实践队员心中逐渐清晰,以青春之力服务基层的信念愈发笃定。
图为“弱鸟先飞”主题雕塑。张嘉伟供图
图为实践队参观“滴水穿石”和“弱鸟先飞”主题雕塑。王心灵供图
AI赋能创智策,青年聚力促振兴
实践队队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在下党乡的所见所感,精心地为当地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产品。他们聚焦当地特色,以文昌阁、鸾峰桥等标志性建筑,以及“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精神符号为核心元素,并借助AI工具对图案风格、色彩搭配等进行优化设计,打造出系列冰箱贴和明信片。同时,实践队队员们还积极制作宣传视频,通过镜头捕捉当地风貌之美,不断利用青春智慧与科技力量,讲好下党故事、以实际行动为下党乡的发展贡献青春动能。
图为实践队制作的宣传视频的封面。颜亦凡供图
图为实践队设计的“滴水穿石”明信片。邱子洛供图
图为实践队基于下党的特色景点设计的冰箱贴。邱子洛供图
从“地无三尺平”的偏远山乡到生态美、产业兴的美丽乡村,下党乡的蜕变让实践队员们深受震撼。实践队队员们表示,此次实践不仅读懂了一个乡村的振兴密码,更读懂了一部鲜活的奋斗史诗,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当以“弱鸟”的清醒认识自我,以“先飞”的主动担当使命。带着这份收获,实践队将把在基层的所见所感转化为奋斗动力,在AI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中磨砺本领,以青春之名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杨宇轩 邱奕榕 邱子洛 陈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