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交汇点。7月26日,“2025(第十六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在北京召开。生态环境部原总工程师、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刘炳江在会上表示,迈向“十五五”新征程,全行业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探索更多“低碳、零碳”技术路径,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再立新功。相信在政策引领与市场驱动的双向发力下,通过“政、产、学、研、用”的携手同行,我国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成为全球绿色制造的标杆。
我国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超低排放不是终点,而是绿色发展的新起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表示,面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十五五”新征程,我国钢铁行业要落实好国家主管部门提出的相关要求,研究好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推广好各单位各企业在节能减排中创造的经验技术,进一步推动钢铁行业形成“协同”的理念,以“协同”的视野,通过开放、创新、扩圈的方式,聚力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之路的探索与建设。第一,更高质量实现超低排放顺利收官。第二,进一步推动极致能效工程,助力企业节能降碳、降本增效。第三,全面深入推进低碳转型工作。
“十四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把超低排放从“蓝图”变成了现实,交出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为全球钢铁业减污降碳贡献了中国智慧。刘炳江还认为,我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成绩的取得,绝非“单打独斗”的结果,绿色转型需要“自上而下”的引领,更需要“自下而上”的合力。其中,国家领导的“战略定力”是根本指引,前期调研的“问题导向”是关键基础,创新方法的“精准突破”是核心动力,政策合力的“同频共振”是重要保障。
实际上,“十四五”以来,我国节能降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政策制度体系,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加快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强化工作基础和能力建设。但也要清醒认识到,节能降碳形势依然严峻,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二级巡视员金明红分析,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处于减量发展与深度转型时期,产业结构性矛盾问题依然突出,产品低端过剩、高端不足,行业节能降碳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全行业要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开展节能降碳减煤改造,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金明红表示。
刘炳江强调,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经验弥足珍贵,一时的改造容易,长期的保持更难。因此,应谋划一套更灵活、更可持续的管理体系,要用硬标准和软激励“两条腿走路”,确保所有企业在统一规则下公平竞争,让减排成效显著的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真正实现“减排即获益”;应从数智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创新差异化激励政策、健全标准与技术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
据介绍,“2025(第十六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节能协会冶金工业节能专业委员会协办,共有来自中国宝武、鞍钢、首钢、河钢等百余家钢铁企业以及节能环保技术企业和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近400人参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