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企业技术中心巡礼丨汾酒国家技术中心:先进科技为汾酒生产全链条赋能

发表时间:2025-07-25 17:08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贾支渝

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引领未来。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创新体系的核心引擎,是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的关键力量。为集中展现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的突出成就与创新风貌,我们推出“山西企业技术中心巡礼”系列报道,宣传标杆、推广经验,营造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为山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强动能。

汾酒国家技术中心:先进科技为汾酒生产全链条赋能

汾酒国家技术中心的前身是汾酒集团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厂办研究所,2007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等6项科研项目,承担省级科技攻关、技术创新项目16项,近年来荣获30多项省部级技术创新奖、2项国家科技奖,是白酒行业内获得国家级奖项最多的企业。

▲汾酒国家技术中心大楼


“十四五”以来,汾酒制定出“11125”科技发展战略,从原粮、大曲、酿造、装备、产品、标准、技术营销、消费者、国际化等九方面谋篇布局。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多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汾酒的科研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聚焦原粮原料,开展重点攻关。建起汾酒专用原粮基地,2023年基地面积达到130余万亩,所有基地获得绿色认证,从源头上确保了原料质量。目前,选育的汾酒1号、2号、3号、9号等8个酿酒专用高粱得到大面积广泛种植。“汾麦30”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质”登记,填补了汾酒专用大麦品种的空白。选育的豌豆、大麦新品种正进行研究测试,建立的6项栽培技术规程,提升了种植效率和原粮质量,极大地保障原粮“入口”的数量和质量。

▲露酒新品研发

——聚焦大曲研究,揭秘制曲密码。与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构建了清香白酒首家大曲微生物菌种资源库。明晰了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三种大曲不同排次、不同发酵阶段菌群演替规律和关键功能微生物。明确了汾酒三种大曲发酵过程关键节点的蛋白酶、淀粉酶等酶活变化规律。开发了多种关键微生物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建立了包含酶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的大曲质量评价体系。

——聚焦生态酿造,优化酿酒工艺。一是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季节、不同楂次中的酿造微生物、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构成等内容,构建了汾酒酿造核心功能菌种资源库。2024年汾酒研发团队挖掘的一株杏花产区酵母菌株,成为全球首个在酒厂土壤中发现的酵母新物种。二是构建了不同楂次、不同等级原酒风味指纹图谱与微生物代谢来源主要关系,对酿造技艺的标准化升级做了扎实的基础性工作。三是启动酿酒微生态体系研究,开展调控技术研究,实现了单一酵母的精准调控到单类乳酸菌定量调控,再到微生物和风味群落的解析调控应用的“华丽蜕变”。

▲正置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

——聚焦新品研发,壮大产品梯队。开展30余项酿酒科研试验,独创清酎、雅酎等4款系列调味酒的生产工艺,丰富了汾酒产品设计的技术手段,提升产品品质。2024年重磅推出青花26、升级版青花20、升级版老白汾等50余款产品,青花汾酒系列销售额在2024年持续突破百亿元,升级版老白汾更是凭一己之力撑起中端产品的“半壁江山”。

——聚焦装备研发,迈向智能酿造。2023年智能出缸装备的研制成功,打通智能酿造装备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机械化到智能化的突破。2025年启动的7条智能生产线,创新地将“数字+智能”成果融入酿造大生产,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引领行业迈向智能酿造新时代。

▲用荧光定量PCR仪做酒精代谢能力检测

——聚焦消费者研究,探索健康基因。“汾酒竹叶青酒饮用舒适度品质特征剖析及应用”的项目研究,首次建立了模式动物和人体消费者饮酒舒适度评价标准研究体系,从消费者端建立了饮中舒适度和饮后舒适度数字化智能感知评价模型,确定了影响汾酒、竹叶青酒饮用舒适度的主要酒体因子,建立了汾酒、竹叶青酒舒适度产品评价和关键贡献因子数据库。

——聚焦国际市场,拓宽国际化路径。技术中心通过“三步走”推动国际化路径。一是建立国际化标准,2015年发布与国际接轨的企业标准,为中国白酒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标准基础。二是产品的国际化,开展低度化、年轻化产品研发,现已储备25°低度白酒、春露、夏沁、秋绮、状元红、流金岁月等10余款产品。三是文化营销推动产品国际化,2025年青花汾酒入驻克里姆林宫博物馆,以酒为媒拓宽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径。

编辑:贾支渝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