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浙江东阳,机关食堂里飘着特别的香气,南江黄羊炖出的浓汤混着金银花茶的清苦,长赤翡翠米蒸出的米香裹着腊肉的醇厚。7月23日,这场由东阳、南江两地供销社联手操办的“南江好物进东阳”活动,让来自四川南江的山货带着大巴山的晨露,第一次集体“闯进”东阳人的餐桌。

这不是简单的展销,从机关食堂的品鉴会到街头展台的红火,从签约本上的红手印到市民购物篮里的特产,藏着东西部协作最鲜活的模样——不是冷冰冰的“帮扶”,而是热乎乎的“共富”。
山货出山:从“藏深闺”到“闯市场”
“这南江黄羊肉一点膻味都没有!真是四川南江来的?我在新闻里见过这品种。”东阳机关干部卢佳玲端着黄羊汤,在展销台前连喝了两碗。展台后,南江供销社的小王忙得额头冒汗,手里的计算器噼啪响:“卢姐要是喜欢,展销中心常年有货,现在下单还能送上门。”
铺着红布的展台上,南江黄羊的真空包装、金银花的干花礼盒、长赤翡翠米的编织袋排得整整齐齐。最显眼的是块小黑板,粉笔字写着:“南江海拔800米以上种植,施农家肥,喝山泉水”。
“以前南江的好东西藏在山里,东阳人想吃没门路;现在两地供销社搭了桥,就像给山货办了东部通行证。”东阳市供销社的老施蹲在展台前,指着产销协议说,“今天仅机关食堂就订了500斤翡翠米,好乐多超市刚签了下半年的南江黄羊供货合同,这可不是一锤子买卖。”
好乐多广场店的展台前,东阳市民张阿姨翻着金银花茶盒子:“我孙女总是上火,听说这是南江的仙草,买两袋试试。”她不知道,这盒金银花背后,是南江县兴马镇种植户张明俊的期盼。去年他家3亩金银花通过东阳订单卖了近2万元,今年又扩种了2亩。
协作生根:从“搭台子”到“连路子”
机关食堂的签约仪式上,东阳市菜尤优生鲜超市负责人金超超握着四川光雾山秦川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吕长林的手,合同上“年供货量不低于500吨”的数字格外醒目。“以前从南江运货,怕保鲜、怕销路不稳;现在有展销中心中转,供销社盯着品质,我们敢签长期单了。”金超超说。
这次活动设的3个点位藏着巧思:机关食堂做示范,让干部职工先尝先买;展销中心是“常驻点”,南江货有了“固定摊位”;好乐多超市是“接地气的窗口”,普通市民随时能买到。
“我们不搞一锤子买卖。”南江县供销社的同志指着东阳城区的南江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货架上,南江黄羊、金银花、核桃、翡翠米占了整整两排,“这中心去年就建起来了,这次活动是给它添把火。以后南江农户种啥、收啥,东阳市场要啥、缺啥,两边供销社实时对接,山货再也不愁卖了。”
民心相通:从“舌尖相遇”到“心意相连”
当天活动结束时,工作人员盘点订单:机关食堂签了8份产销协议,展销中心和超市当天销售额超15万元。更让人高兴的是,不少东阳企业留了联系方式:“能不能把南江生态猪腊肉做成礼盒?我们年会发福利用。”
这不是南江与东阳的第一次“牵手”。浙川东西部协作这几年,东阳的技术员来南江教种茶,南江的农户去东阳学电商,而这次,山货又成了新“使者”。正如东阳市机关事务保障服务中心的同志说:“以前说协作,像文件上的字;现在看南江的米进了东阳人的米缸,南江黄羊端上东阳人的饭桌,才明白协作就是你帮我把日子过好,我把好东西分你尝。”
千里之外的南江山村,张明俊收到金银花预订单,正盘算着明年再包几亩地。大巴山的风里,仿佛飘着东阳超市的烟火气,你有需求,我有好物;你帮我增收,我暖你舌尖。这一来一往之间,藏着的正是共富的密码。(王廷彬 卢鹏翔)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