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来源认证系统(“绿证”)被确定为实现俄罗斯低碳发展的重要工具。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大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证市场。在第三届链博会·清洁能源链系列专题活动中的“大咖话能源【链与质】”高端访谈中,俄罗斯联邦能源部能源认证中心首席执行官奥列格·巴尔金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表示,对比表明中俄绿证机制高度兼容,这为两国实现绿证体系互认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推动中俄绿证双边互认进程,共同推动供应链绿色转型。
绿证成为中俄两国共同的重要减碳工具
俄罗斯“2050年前的低碳发展战略”将通过促进可再生和低碳能源消费减少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作为重点。电力来源认证系统(“绿证”)则被确定为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工具。
奥列格·巴尔金介绍,目前俄罗斯建立的绿证体系遵循国际通行标准,通过对能源生产设施进行严格审核——确认其确实采用可再生能源或低碳能源发电,经认证的设施将获得绿色证书发放资质。该体系以电表计量数据为基准,确保证书发行量严格匹配实际发电量。
与国际实践同步,我国也建立了两种绿色能源权益交易机制:既可采取“证书与电力脱钩”的独立认证模式,也能通过捆绑电力销售的双边合约方式实现所谓“发电属性”(即证明消费者所购电力来自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权益凭证)。所有证书及发电属性数据均录入统一的安全数据库登记系统,完整记录从发行、交易、权属变更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从而确保证书市场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这也正是国际认证体系的核心要求。
中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绿证制度,形成了涵盖绿证核发、交易、应用、核销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从制度和运行机制上保障了绿证的权威性和唯一性,打通了可再生能源电力从生产到消费的价格链,使绿证真正成为驱动能源转型、兑现“双碳”承诺的硬通货。
对此,奥列格·巴尔金表示:“我们注意到中国在这套体系方面已运作多年并取得长足发展,中国的经验对我们极具参考价值。”
中俄绿证机制高度兼容
通过对中俄两国的认证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奥列格·巴尔金发现,中俄在绿证制度上遵循着相同或相似的原则,包括发电来源核查、计量数据核验、登记系统全流程追踪,以及确保证书唯一性以避免重复计算或错误等核心要素在俄罗斯认证体系中同样得到严格执行。
当然也存在一些差异。例如,俄罗斯体系允许对核电进行认证——虽然按照国际标准,核电不属于可再生能源,但它属于低碳能源。“我们已率先将核电纳入认证范围(采用独立证书类别),但市场会自主选择:若企业政策仅允许使用可再生能源证书,他们自会选购相应品类;若接受核电证书,俄罗斯市场也能提供这类产品。”
他表示,总体而言,体系对比表明中俄认证机制高度兼容。这为两国实现体系互认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待推动中俄绿证双边互认进程
当前国际社会对产品环保属性和碳足迹的要求正逐年加强,“绿色化”已成为全球供应链的必然趋势。产品的环保属性与碳减排水平正日益成为影响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中俄作为紧密的贸易伙伴,双边货物贸易额逐年攀升。“我们必须认识到,所有商品和服务的生产都离不开电力,而电力来源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碳排放水平。”奥列格·巴尔金分析,两国绿证互认将为双方带来多重效益,比如,可以简化流程,为双向贸易提供低碳证明的便捷通道;增强可信度,确保能源类型、生产碳足迹等数据的真实可溯;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等能源密集型产业,可通过可验证的清洁能源使用数据获取绿色信贷支持等。
“无论是俄罗斯国内市场还是跨国能源贸易,都能以绿证作为清洁能源消费的权威证明。我们正就此与中国同仁展开磋商,期待推动双边互认进程。”奥列格·巴尔金表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