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数字筑基”到“AI领航” 本钢跑出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加速度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7-24 16:01
分享到:

鞍钢集团本钢聚焦智能化发展方向,以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数实融合为手段,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加快推动数智化转型升级,钢铁智慧指数较2022年提升58.5%;累计完成31条产线数智化改造,产线自控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提升至88%、80%,数字化转型能力成熟度评估进入行业第一梯队。“数据赋能支撑钢铁产业协同发展”案例和“废钢智能验质”场景,分别获评2025十大央国企数智化转型标杆案例和2025中国企业数字化创新应用场景。

以体系建设为支撑,构建数智化转型“核心战略”

“定”目标,把准方向。本钢以“十四五”战略规划为指引,制定数智化转型专项规划,明确了“集团统领、企业分管、标准一致、信息共享”十六字方针,谋划了“十五五”末在行业内实现弯道超车的远景目标。鞍本重组以来,本钢已按计划投入专项资金14.59亿元,实现了钢铁产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及配套支撑100余套系统快速移植、重构,推动鞍本整合融合走深走实。

“谋”战略,明确路径。本钢按照“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分步实施”的整体思路,明确“1+3+4”战略框架,即构建1个大数据平台,形成“钢铁+矿业+多元”3个支撑,实现“跨基地、跨系统、跨业务、跨平台”4个协同,全方位打造顶层撬动、板块拉动、产线推动的数智化发展新格局。

“建”机制,强化保障。本钢成立由董事长、总经理为组长的“数智化转型委员会”,全面统筹推进数智化转型。完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对骨干人才进行奖励和表彰。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打造数智化转型风险管控矩阵,强化风险识别,实施分类管控,全力确保技术分散、资金投入过度或不足、数据安全等风险可知、可控。注重人才培养,打造千名业务分析师、百名数据治理核心骨干和十位金牌讲师的数智化人才梯队,为数智化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以数实融合为手段,打造“数据说话”管理文化

数据共享突出“全”。本钢积极融入鞍钢集团数字化管控体系,大力推进对国资监管、集团监督、管控共享等三类管控系统的覆盖和承接,有效支撑鞍本整合融合。建立覆盖采购、销售、财务、成本、工程、设备、生产、质量、物流、科研、质检、计量等业务领域的标准化数据体系,实现数据统一标准、统一代码,破除数据孤岛。

数据治理突出“深”。本钢以数据精细化管控和深度治理赋能精准决策、精益管理,实现元数据质量监控,元数据覆盖率从70%提升至87%,有效率从85%提升至96%。构建“指标穿透式分析系统”,实现从本钢到产线的数据实时监控与智能预警,在鞍钢集团率先进入数据深度治理阶段。比如,在生产制造环节,数据可精准统计反映日常成本变化曲线等,为成本动态分析和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今年以来生铁成本持续缩小与行业先进水平差距,进步度跑赢行业。

数据建设突出“实”。本钢按照“统一数据资产目录,分域开展数据建设”、让业务“找得到、看得懂、用得着、管得住”数据的原则,建设和发布本钢数据资产目录框架,累计发布数据资产6277个,治理指标1039个。目前本钢已通过数据管理成熟度DCMM4级评估,进入钢铁行业第一梯队,从产生、采集、存储、加工、应用、运维到退役全生存周期的数据管理能力全面提升。

以场景应用为牵引,推动数智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聚焦解决实际问题。本钢以场景应用为突破口,推动数智技术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比如,以一体化项目为试点,就各专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分级分类挖掘可攻关的指标并持续跟踪。今年前5个月,备件周转天数比目标减少40天,1700产线热装率比2024年提高6.33%,充分体现出数据深度治理对降成本、提效率等生产经营关键环节的强力支撑作用。

聚焦推动技术创新。本钢与华为共建钢铁行业首家适配中心联合实验室,孵化标杆解决方案,为争取钢铁行业创新技术规范话语权打下坚实基础。积极拥抱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与钢铁工业融合发展,构建铁成本和综合能耗分析模型试点,板材公司已建立覆盖全流程的智能决策系统,数据资产化率达到88%,入选2025年辽宁省先进级智能工厂榜单。大力推进板材冷轧总厂三冷轧智能化建设,6类模型已上线试运行。

聚焦数据价值创造。本钢把数据价值创造作为当前数智化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截至目前本钢新投运的数智化项目支撑创效6.29亿元,优化975人。依托一体化系统,为统筹采购提供支撑,扩大采购规模,降低采购成本。营销系统接入钢联数据及大客户通道比亚迪试点,实现数据流通共享,对内支撑产品创效提升,对外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围绕质检、计量、能源等领域,完成质量止损、重车叫停等88个需求确认,增强了风险管控能力。

聚焦效率效能提升。截至目前,本钢已形成1430个自主应用案例,实现对视频会议、绩效考核、降库存、排产优化、辅料降本、物流管控等业务的有效支撑,工作效率平均每月节约545人日。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集控中心投用后,劳动生产率提高65%,产量提升25%,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了新动能。北营公司“智慧料场”系统投运后,库存管理效率提升95%以上。通过对库存结构、库龄结构、发货效率等进行智能分析,在制品及产成品库存降低14余万吨,原燃料库存降低47余万吨,大幅提升库存周转效率、减少资金占用。

聚焦行业价值输出。本钢已累计培育数智化场景模型151个,形成可复制推广案例11项。其中,北营公司“燃气智慧能源分析诊断系统”成功入选《2024大模型行业应用十大典范案例集》,是钢铁行业唯一入选项目;“数据赋能支撑钢铁产业协同发展”案例和“废钢智能验质”场景,分别获评2025十大央国企数智化转型标杆案例和2025中国企业数字化创新应用场景。本钢是辽宁省首家完成数据资产入表及流通交易的企业,在数据确权、合规、共享、交易、流通等方面提供了可复制、可延伸的示范样板。(阿阳)

编辑:汪黄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