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绿碳惠农,生态赋能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7-24 14:22
分享到:

2025年7月17日,为深入研究碳汇贷在促进生态保护与农业绿色转型中的实践路径,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绿碳惠农”实践团队深入江苏省盐城市,先后走访东台市邮储银行及全国首批低碳小镇黄尖镇,通过与银行高管座谈、政府部门访谈、企业调研等形式,系统探究湿地碳汇贷、涉海VEP贷等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实践,为生态价值转化与乡村绿色发展提供调研参考。

实践团队首站来到东台市邮储银行,与姚行长、顾行长等负责人围绕湿地碳汇贷、涉海VEP贷展开深入交流。在产品设计上,东台邮储银行创新推出的湿地碳汇贷,以湿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基础,将碳汇权益作为质押物补充征信,这一方面是对地方生态价值转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响应;涉海VEP贷则依托特定海域生态产品总价值核算,以渔业文旅未来收益权质押,这种信贷模式创新性结合生态领域的VEP价值,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邮储银行合照罗怡萱摄

通过进一步访谈,团队了解到:在两种贷款后续的审批过程中,贷款的生态价值核定由黄海研究院依据中科院标准完成,通过中登网登记实现权益质押,形成了“专业评估—权益登记—分步投放”的闭环流程;在风险控制上,国有企业作为贷款核心的担保方式,极大降低了两种贷款的主要风险;在贷款成效上,贷款具有的创新业务和叠加业务的两种特征,为积极推广政府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采访银行负责人戴祺缘摄

随后,团队前往全国首批低碳小镇黄尖镇,实地调研碳汇金融在基层的实践成效。在黄尖镇政府座谈会上,工作人员介绍,当地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碳汇收益分配机制,推动“退耕还湿”“退养还湿”项目实施,让农户共享生态增值红利。在田间地头,团队成员与参与碳汇项目的农业大户交流时发现,依托碳汇贷支持,当地已完成50亩碳中和林建设,栽植薄壳山核桃2750株,通过335吨减排量抵消会议碳排放,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采访政府工作人员李雨晨摄

同时,团队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当前碳汇金融推广仍面临挑战:生态价值核算标准尚未统一,部分农户对碳汇概念认知不足,个体农户因资产规模小、价值难核定而暂时无法纳入现有贷款体系。对此,银行与政府均表示,未来将加强合作,推动评估标准完善,并探索更贴合农户需求的金融工具。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多维度调研,深入掌握了碳汇金融产品在银行企业及农村乡镇的创新实践与落地难点。实践小队将整理调研成果,为优化绿色金融政策、扩大生态价值转化惠及范围提供建议,助力“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孙涛谢晓雪陈秋怡蔡兴豪唐锐)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