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多方合力 积极推进智能体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原创 作者: 曹雅丽 发表时间:2025-07-24 09:54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智能体作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的重要载体和热点方向,已成为高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对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7月23日,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智能体创新推进论坛在京举办。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创新正进入应用落地的重要机遇期。智能体作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载体,备受关注。但是智能体的创新是一个涵盖多环节、多产业的复杂系统工程。论坛汇聚政产学研用各方代表,以“聚力智能体生态,共启应用创新元年”为主题,旨在探讨智能体技术的前沿趋势、生态构建与产业实践。论坛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裴玮主持。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陈家春致辞时表示,一年以来,伴随“人工智能+”行动的纵深发展,智能体技术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也高度重视智能体发展,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支持企业在重点场景应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

陈家春表示,在“人工智能+”行动和系列强有力政策“东风”推动以及业界共同努力下,智能体产业正加速驶入发展快车道。今年1月召开的2025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原主任邬贺铨院士指出,2025年将成为“智能体创新应用元年”。截至目前,国内企业积极在智能体的生态拓展和应用市场开拓方面持续探索,开发出多种产品,场景覆盖政务、金融、电信、工业等多个重点领域。

“尽管智能体的应用场景不断延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需注意到我国智能体的商业化应用和大规模部署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存应用生态亟需完善、伦理法律有待考量等多维度的课题。”陈家春指出,推进智能体创新应用需贯通产业上下游,融通千行百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亟需产业链深度合作。

一是呼吁搭建“技术开源、标准互通”的产业协同生态。智能体产业的繁荣,离不开一个开放、协同的底层生态。作为行业的连接者、服务者与倡导者,中国互联网协会倡议,头部和先锋企业能以更开放的姿态,推动关键技术的开源共享,降低创新门槛;协会呼吁,全行业共同参与构建互联互通互访互用的标准体系,让不同的智能体可以在同一个舞台上无缝协作,共同释放赋能价值。

二是呼吁打造“以应用场景为驱动”的需求对接平台。技术创新的价值,最终要由市场和应用来检验,智能体的价值应兑现在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和对产业发展的实际推动上。为此,中国互联网协会将携手政产学研各界,发起“智能体创新推进计划”。协会呼吁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交流,共同挖掘智能体的应用潜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协会诚邀技术提供方、需求方结合产业实践需求,共同解决行业痛点,让好的技术加速赋能对的场景需求,推动智能体从“实验室”真正走向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三是呼吁凝聚“以人为本”可信可控的智能体发展理念。坚持智能体向善、可用、可信、可控发展,是大家必须共同肩负的行业责任。协会呼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全过程,强化智能体在安全规范、伦理准则等方面的标准研制和行业治理,让智能体成为更值得信赖的生产力伙伴。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科技发展处处长王正致辞时表示,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主线,一端抓产业,加强技术产品的供给,一端抓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整体上壮生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铸牢发展底座,推动大模型智算芯片、训练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启动首批智算云服务试点,引导算力的集聚,部署了新材料等领域的大数据中心,支持建设钢铁、石化等工业领域的高质量数据集。

加快应用赋能,围绕制造业的重点行业,编制了人工智能应用全景图,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的系列活动,推进了两千余家企业实现精准对接,遴选了一批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典型案例,树立了典型的场景和标杆企业。

加强标准引领,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建设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升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应用标准的供给水平。

优化产业生态,支持创建了北京、上海等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促进产业集聚。联合财政部设立了600亿元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培育优势企业,同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支持成立了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积极参与国际治理,推动国际合作的开展。

王正表示,人工智能加速迭代演进,具备感知、思考和行动三重能力的智能体技术成为近期产业发展的热点,从技术的角度看,智能体正在从专用型向通用型升级,范围逐渐从数字世界向物理世界逐步突破,从应用角度看,代码智能体、检索智能体等通用型智能体逐步繁荣,而且面向具体行业的金融智能体、政务智能体等专业智能体逐步走深向实,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一批大型企业,重点在底座模型、开发平台、通信协议等各类产品方向加大投入,创业创新类企业聚焦发力场景智能体和生态服务,智能体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智能体现在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未来也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比如智能体的规划协同等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相关的应用场景还有待拓展,特别是商业模式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下一步,工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智能体领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力度,积极推进智能体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一是推动智能体技术突破。通过高质量专项、揭榜挂帅等渠道,突破智能体开发平台、多模态大模型等几处关键技术,夯实发展基础,打造自主智能体通信协议,加速各类软硬件工具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融合进程。

二是打通智能体应用堵点和难点,培育一批赋能应用服务商,弥合技术与业务的鸿沟,组织AI智能体深度行活动,加强供需对接,持续组织开展典型案例的征集,打造智能体领域的标杆解决方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优化智能体产业发展的环境,加快智能体总体架构互联互通等急需标准的研制,用好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产品。

四是应用智能体应对智能体安全风险挑战,密切地跟踪和关注智能体新技术衍生出的数据泄露、越权操作等系列风险,积极构建智能体的安全测评能力,加快制定人工智能科技伦理相关的管理服务办法,保障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会上,“智能体创新推进计划”启动仪式举办。据悉,中国互联网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一直以来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并将目光聚焦到智能体方向。协会专家和秘书处领导经深入研究决定,将智能体作为今年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重点工作,并联合11家智能体上下游企业,发起“智能体创新推进计划”,旨在凝聚合力,打造“包容多元-联合创新—应用推广—生态集聚—人才培养”的全链式智能体产业发展生态,提升我国智能体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领先优势。

据介绍,智能体推进计划启动之后,首先面向全社会启动“智能体场景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将挖掘一批龙头企业和代表性单位的优秀实践案例,培育一批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典型服务商,打造和推广标杆案例,为各行业探索智能体落地提供参考和示范引导,加速行业大模型落地应用与迭代升级,不断塑造应用优势。


作者:曹雅丽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