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的王吉暂时卸下足球训练服,背起装满责任的工作背包,踏上了前往泸州市古蔺县石屏镇长龙村的驻村路。车窗外,高山如黛、沟壑纵横,大山的雄浑厚重里藏着地理环境的严苛,也藏着乡村振兴的挑战。作为带着体育专业底色的驻村干部,他深知此行不仅是组织的嘱托,更是一场以体育为桥、与乡村共成长的约定。
图为城乡党建结对共建。
初见长龙:党建为基,凝聚民心“红色力”
初到长龙村,村委通讯录上稀疏的“年轻名字”让王吉心头一沉。他明白,激活乡村先得激活人心,而党建正是凝聚力量的“红色引擎”。
依托单位资源,推动“城乡党建结对共建”落地——学院体育人文社会系党支部与长龙村党支部成功“牵手”,协助村党支部规范“三会一课”制度,让主题党日活动从“纸上”走到“田间”。记得第一次在农民夜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原本叼着旱烟的大爷们悄悄放下烟袋,眼里映着讲台的光。后来王吉才知道,这里是红色革命老区,老一辈骨子里的热血与情怀,早已融入土地。
驻村近两年,驻村工作队组织政策宣讲12场、党课3次,用坝坝会、板凳会把党的声音送到村民身边。烟袋放下了,心门打开了,党建的齿轮带动着乡风文明慢慢转起来,转出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势头。
图为组织开展坝坝会。
育才强村:体育为梯,托举少年“摘星梦”
长龙村的孩子,是王吉最牵挂的人。第一次走进长龙小学,孩子们围着他好奇打量:“城里来的书记,长几张嘴呀”稚嫩的脸庞映着大山的闭塞,可眼里的光却藏不住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但村里连块像样的运动场地都没有,孩子们只能在山间追逐,安全隐患像根刺扎在王吉心里——他的专业是体育,他太清楚赛场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图为新篮球场、羽毛球场。
驻村工作队立刻行动:协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为石屏镇新建标准化篮球场、羽毛球场和全民健身中心;推动“选星计划”落地,组织20名中小学师生到学院参加篮球集训;选拔8名古蔺籍、4名长龙村籍青少年进入省柔道、摔跤、拳击队集训。
图为指导长龙村篮球比赛连续两年荣获第一名。
曾经胆怯的小曦,如今成了省拳击队的“好苗子”。她父亲握着王吉的手哽咽:“娃儿成绩不好,我总怕她没出路。现在能走出大山,全靠您啊!”更让全村沸腾的是,长龙村篮球队连续两年拿下镇级冠军——当孩子们捧着奖杯欢呼时,王吉忽然懂了:体育不只是跑跳,更是梯子,能让山里的孩子踩着赛场的光,触摸到更远的星辰。
图为沉甸甸的奖杯。
推普兴村:乡音“新”说,架起外界“连心桥”
“土话讲了一辈子,学普通话干啥?”推广普通话时,老人们的嘀咕里藏着顾虑。王吉明白,老人的习惯难改,但孩子不能困在方言里——语言不通,路就窄了。
他从长龙小学破题,借学院普通话考试平台开起培训课。起初孩子们羞得低头,王吉就故意用“川普”讲笑话:“是‘鞋子’不是‘孩子’,不然老师要问:你咋把孩子穿脚上?”哄笑声里,孩子们渐渐敢开口了。如今,他们能用流利的普通话朗诵课文;老人们赶集时,也会试着用“川普”和收购山货的老板讨价还价。村老支书感慨:“娃儿去县城读书,再不怕被笑话喽!”
一句句“新”语,连起的是山里与山外,是当下与未来。
为民办事:从“健康”到“致富”,铺实民生“幸福路”
“脚下沾泥,心中才有底。”驻村的日子里,王吉总把这句话揣在心里。他见过太多村民的无奈:出山求医,路费能花掉大半年收入;“小病扛、大病等”,成了大山里的痛。
王吉立刻联系四川省人民医院,组织18名骨干医生开展“体医融合”义诊,3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看上了省城专家。任大娘拉着他的手抹泪:“这头痛的老毛病,药吃了一堆没用。要不是小王书记,我怕是要带进土堆了!”
图为长龙村村委会“体医融合”义诊。
产业是民生的根。长龙村的红粱、丫杈猪品质好,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对此,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共同搞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集中种植红粱3800亩,对接企业建起丰灌农牧养猪场。2024年,他带着村民的“山货礼盒”跑遍企业,终于与凯莫餐饮、娅歆农副产品公司签下长期供货协议。“长龙造”绿色土特产走出大山那天,村民们的笑脸比红粱还艳。
图为村民晾晒农作物。
扎根长龙:从“外来客”到“自家人”,种出希望“常青树”
驻村一年多,王吉与村民一起硬化村道、铺设水管、修建山坪塘,对接协调赞助资金80余万元改善长龙村及长龙小学基础设施;组织“以购代捐”活动解决滞销农产品,冠军同行水源项目为贫困学子争取助学金……王吉的称呼也从“省城来的王书记”变成了“吉哥”“吉叔”“老吉”。从最初的陌生人,到如今谈天说地的“自家人”,王吉收获了心与心之间最宝贵的信任。他记得村里23条村道、54道盘弯,更记得193户脱贫户的期盼——那是他用脚步丈量出的牵挂。
图为捐建硬化道路、冠军同行水源项目。
2025年元旦,学院收到一沓来自长龙村的信。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迹写:“谢谢王老师,我知道了外面有更大的球场”“我要好好学习,以后带爸妈去省城”……受帮扶最多的小敏写道:“原本灰蒙蒙的未来,现在有颜色了。”
看着信,王吉忽然懂了驻村的意义:不是做多少大事,而是种下多少希望。
图为充满希望和感恩的信件。
尾声:与龙同行,共赴山海
如今的长龙村,健身广场上满是笑声,红粱漫山、猪仔欢腾。王吉总想起初来时大山的压迫感,只是现在,那压迫里藏着亲切——他早已是这座山的孩子。
“乡村振兴没有捷径,唯有用脚丈量、用汗浇灌。”王吉说。以体育为桥,以党建为基,以民心为向,他和长龙村民正一步步踏实地走,走出一条长满希望的振兴路。这条路很长,但路上的笑声,早已盖过了山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