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扎根山乡办实事:驻村书记以军人担当圆“振兴梦”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7-22 09:27
分享到: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有这样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曾经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如今退役归来,扎根乡村,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梦”,他就是临商银行派驻山东省沂水县崔家峪镇西虎崖村第一书记——汤怀辉。

“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这句话用来诠释汤怀辉最为贴切。自2023年12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汤怀辉立即就将党组织关系转入西虎崖村党支部,带上简单的洗漱用品,就在西虎崖村安营扎寨了。

西虎崖村隶属沂水县崔家峪镇,位于崔家峪镇西南10公里处,下辖32个自然村,14个小组,人口506户1446人,是一个纯农业山区村。面对新岗位、新环境,汤怀辉毫无陌生感,村里条件有限,有时连口热饭都吃不上,没有工作餐,他就吃方便面,没有热水,他就用冷水洗澡,全身心扎根农村,任劳任怨,从未叫苦叫累,一门心思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克难题、渡难关、寻出路、谋发展,让村民早日过上富裕日子。

访民情,心系百姓聚民心

为尽快打开工作新局面进入角色,汤怀辉每天坚持走村入户,走访老党员、老干部了解村情民情,与群众话家常,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愿望。同时宣传国家的惠民利民政策,为他们脱贫致富出谋划策,每户村民家的收成如何,收入多少,有什么期盼,享受了哪些惠民政策,他都熟稔于心。

在掌握大量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汤怀辉和村“两委”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地制定了符合村庄发展实际的《西虎崖村两年发展规划》《西虎崖村年度工作计划》,他们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处(用于会议车辆停放处)45平米,对村委周边的房屋进行整体修复整改,完成墙面粉刷700多平米,焊接完成“西虎崖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字样,进一步巩固党建阵地,并在村委附近设置路牌路标。从班子力量抓起,他们严格选拔思想觉悟好,年轻学历高,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同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成为优秀后备力量。同时,强建基层组织,组织党员群众外出考察学习16人次;推荐党员积极分子9名、培养后备人才4名、发展35周岁以下党员2名;2024年6月份该村由四星级党支部升级为五星级党支部。

心系群众“送温暖”。去年6月份,村里旱情严重,汤怀辉与村支书一起,对旱情进行分析研判,研究制订抗旱工作方案,实行村干部包组、网格员包片的办法,与村干部一起深入村居、田间地头实地了解村民饮水和农业生产现状,查看各类灌溉和供水设备运行情况。

他还自费300元买西瓜、矿泉水等防暑降温物资送到农民手里,用真心、真情、真爱来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他还积极争取派出单位临商银行的大力支持,派出单位领导多次到村现场办公,查看项目和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送来慰问金12800元和米、面、油、桃酥等价值4万余元物资帮助,慰问困难学生并送去500元慰问金,把党的关怀及时送给困难家庭。在开展农村“幸福家园”工程专项募捐活动中,汤怀辉带头捐款1000元,以身示范带动全员募捐,获得党员和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知民意,改容换貌创新局

“厕所革命”是改变城乡环境和人文面貌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也关系到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改善。对此,西虎崖村村民王启奎大爷深有感触,每次到村委办事,上厕所都是让他感到头疼的一件事,那臭烘烘的味道每次都让他难以“入厕”。

有问题就要解决不能逃避,汤怀辉立即和村支书商议把村委厕所重新改造提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将村委常年的旱厕改造提升为“水冲一体”式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村污水、垃圾的治理,提升了村容村貌,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卫生文明习惯,从而控制疾病的传播流行,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性变化。

“第一书记虽然到我们村时间不长,但我们和他都很熟,都觉着跟自己家里人一样,平时有事都愿意找他拉拉,拿拿主意,他都帮着我们想办法,给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村民王方存说。在去年的植树活动中,汤怀辉积极争取派出单位临商银行的支持,先后在村种植白蜡树136棵,为美丽乡村建设“增绿添彩”,村庄环境也进行全面提升,看到改容换貌的新局面,王大爷一个劲的夸赞“汤书记不愧是军人出身,干工作就是雷厉风行”。

宜居促乡风文明。驻村以来,汤怀辉和村委一班人相继举办“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劳动者”“端午节送粽子”“礼赞老兵致敬八一”重阳节送饺子和开展移风易俗电影宣讲、健康义诊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目前为止,他们已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60多次,组织412人次。开展科普(糖尿病知识讲座、低脂盐膳食讲座)宣讲和移风易俗电影宣讲3次(文明同心·光影同行),与村支两委人员团结一心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就必须把村民的每一件事装进心里。”汤怀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带民富,乡村振兴有盼头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全村老百姓盼望已久的事,也是全村最难的事。汤怀辉所在的西虎崖村分布于四面环山之中,自然村众多,有着“多而广、大而散”的特点,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种植生姜和芋头进行贩卖获利为主,山路的崎岖不平和雨季的泥泞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面对发展的难题、破局的困境和致富的无路等困难,军人出身的汤怀辉毫不退缩,他再一次顶着压力誓要为村民重新开辟出一条生产路。

他与村“两委”研究决定,一方面积极争取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依靠自身发动群众,终于开辟出一条长达2000米的村民生产防火路,疏通了农村道路的“毛细血管”,解决了阻碍发展“路不通”的问题,村民生产生活又多了一条路,笑容也自然写在了村民的脸上。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针对这一情况,汤怀辉在前期调研走访的基础上,经“两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他们决定在村东入村道路北侧建设一处乡村振兴致富车间大棚,说干就干,汤怀辉军人雷厉风行的劲又上来了,从上项目,规划、设计、审批以及大棚建设的用料,他都督导监工亲历亲为,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他们已完成乡村振兴致富车间全部主体建设。建成后可为村集体每年增收6-10万元,带动解决30多名村民就业,后续他们将以车间大棚为集体资产,带动全村村民入股致富增收。

“西虎崖村有小汤,村民集体奔小康。”村老党员李茂文大爷高兴的说。

除此之外,他们深入挖掘有一技之长、有经商经验、有实力的“田秀才”“土专家”,加大扶持培育力度;用好本村在外的“能人”资源,邀请回村投资兴业,为村庄发展献计出力;对村“两委”班子、党员、群众代表、乡贤等致富能手传帮带,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乡村振兴先锋队,蓄足村庄发展内生动力。

退役军人汤怀辉的“乡村振兴梦”还在继续着,他将以吃苦耐劳的军人本色、勇于担当的军人品质和无私奉献的军人情怀继续扎根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扎根在西虎崖村村民的心中,书写出乡村振兴完美答卷。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