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 活力中国调研行

作者: 吴辰光 孟凡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7-21 22:18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吴辰光  孟凡君

4149个行政村均已通硬化路和生活用电;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6.7%;96.2%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50.4%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管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7.3%。

183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位居西北首位;黄南州、循化县、称多县、班玛县入选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县。

设立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个、省级非遗工坊15个、省级青绣就业工坊40个。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的真实写照。

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青海主题采访启动仪式暨媒体见面会

7月21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青海主题采访启动仪式暨媒体见面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会上,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大南表示,青海正全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国家公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生态屏障功能更加凸显。青海正在加快建设产业“四地”(盐湖产业、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培育生态、历史、红色、民族、高原五个文化建设。

会上,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玉强青海省住建厅副厅长唐晓剑青海省文旅厅副厅长耿斌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综合处处长、一级调研员许欣分别就青海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促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进行了相关介绍。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高玉强表示,青海省于2019年组织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2018-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基础上,继续实施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厕所革命及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的2021-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目前,五年目标已基本完成,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十四五’以来,我厅积极落实各类财政资金4.2亿元,支持改造农村卫生户厕11.65万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2020年底的54.0%提高到67.3%。村庄清洁行动方面,自2019年以来,我厅把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现村庄干净整洁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最基本的目标任务,组织各地从农牧民自己动手能干的村庄环境卫生入手,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每年印发通知,数十万人次干部群众参与活动,将村庄环境卫生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村庄清洁形成了‘全民参与、家喻户晓’的良好氛围。”高玉强说道。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面,唐晓剑表示,青海省通过顶层设计、靶向突破、活化利用三大维度,着力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体系。

唐晓剑介绍,下一步,青海省将进一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多元价值,着力推动传统村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村落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十五五”即将开篇,唐晓剑透露,“十五五”期间的主要目标是加快传统村落现代化进程,形成省市县三级整体保护的格局,完善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保护利用机制,推动形成乡村振兴的“文化芯片”。

促进乡村振兴方面,耿斌介绍,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等工作。截至目前,青海省非遗工坊建设覆盖39个县(区),占全省县(市、区)比例的86.7%;覆盖青海25个国家及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的22个。2024年度,青海省开展线上线下非遗培训131次,6003人次受到培训;125家国家级、省级非遗工坊、“青绣”工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约1.6亿元,直接带动千余名各族群众就业;累计参与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411场(次),惠及各族群众208余万人(次)。

近年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还积极指导各市州结合文艺演出和民族传统节日,整合非遗项目、文创及农副产品等资源,打造“四季村晚”文化活动,形成了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2024年,青海省共开展“四季村晚”活动140余场次,惠及群众近120万人次。

绿色发展方面,许欣表示,青海省近年来大力发展清洁电力、清洁能源,利用沙漠、戈壁、荒漠来发展光伏和风电,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上清洗、板下灌溉”一举多得。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省电力装机突破710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94%,新能源占比70%。已建成的光伏场站有173座,装机1773万千瓦。风电场36座,装机470万千瓦。

作者:吴辰光 孟凡君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