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仰韶酒业集团承办,以“应天时、汇地利、聚人和”为主题的2025全国白酒国家评委年会在黄帝故里、天地之中——河南郑州隆重启幕。作为白酒行业年度盛会,来自全国400余位国家级白酒评委依据香型、度数及价格带等因素,结合中国酒业协会的白酒计算机品酒系统,从产品香气、酒体色泽、酒品口感等维度,对13大香型的200余款市场主流产品进行专业品评和质量鉴评,并围绕白酒品质提升、产品创新、品质鉴评交流探讨。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以下是讲话全文:
尊敬的各位国家级评酒委员、各位同仁:
大家好!
时值盛夏,万物并秀。我们相聚在中原沃土,共同参加年度国评盛会。在此,我代表中国酒业协会,向莅临本次年会的全体国家级评酒委员致敬意!感谢河南酒协及仰韶酒业给予本届年会的大力支持和周到安排。
诸位既是(国家白酒评委)中国白酒品质的守护者,亦是品评文化的薪火传人,更是推动中国白酒走向世界舞台的领航者。今年年会,我们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计算机品评系统升级,按新技术要求的技能训练。二是近年来中国白酒双创(科创、文创)产品的品评。以此进一步提升国评的技能水平,鼓励传统白酒持续创新提高。
当前,中国白酒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量价博弈。在这看似简单的市场现象背后,实则隐藏着经济周期如潮汐般的起伏波动、消费代际更迭交替以及政策环境风云变化。市场与消费正以变革之势,强力重塑着整个白酒产业的生态格局。这一系列的矛盾与变革,清晰地验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白酒的未来之路,绝非在存量市场的零和博弈中争得头破血流,而应是在增量空间的创新开拓里寻得柳暗花明。那么,在这变局与机遇纵横的时代,中国白酒究竟该如何以品质作为坚如磐石的根基,以文化作为源远流长的灵魂,以创新作为振翅高飞的羽翼,从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各位国评,作为酒香的忠诚守护者、品质的精准定盘星、风味的神秘解码人,又将怎样为产业探寻出那条破局的光明之道?作为国家白酒评委,必须持之以恒攀登技艺高峰,全面学习掌握酿酒理论与实践,不断提升品质,既做好品质把控,又做好产品创新,既做好分级分类,又做好酒体设计,既做好品质表达,又做好品鉴体验。既做好技艺传承,又做好文化推广。今天,我想讲四点思考,与大家共勉。
技艺之本,在于日有所悟
在“酒是陈的香”这句朴素的行话里,沉淀着时光的重量与传承的密码。从一粒粮食到一滴琼浆,漫长的等待中尽显匠心的坚守。这些无法速成的智慧,正是名酒、好酒不可复制的灵魂所在。品酒技能由原来的“四品”即色、香、味、格。到今天的九品:色、香、绵、醇、协、雅、余、留、个。本届年会对技能考核系统全面升级,也是为今天国评大赛所做的技术升级,其目的是系统提升国家级评委的品评能力。同时,产品评价方面同样做了升级,以产品个性化为核心出发点,更加准确评价产品的感官感知。鼓励产品个性化张扬。
技能的精进,需要反复揣摩,方能有所感悟。对美酒品质的每一点感悟,必然在每天每日的品评实践中。艺人所讲的,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亦是如此。日有所悟,必然在日日品评中去感悟。古人认为品酒需“情之所至,兴之所归”,选择愉悦心境与自然雅境相融的场合。此外,古人品酒还强调,“饮必小咽、温酒饮之、静心雅境”等“五律”,体现传统对意境的追求,与今日“凝神静气”的品鉴一脉相承。品酒之道,讲求激荡处显风骨,平缓处见深远,指引我们在杯盏间照见文化基因与生命温度。正是对美酒这种由复杂风味成分构成的最细腻的感知,成为对美酒品质最权威的认证。也唯有恪守这份源自沃土、成于岁月的本真,方能在时光的长河里,成就独一无二的风味坐标。
品质之上,在于精研细刻品酒之道,绝非仅凭经验与直觉的简单堆砌,而是科学精神在酒体中的精密投射。品酒之道,是感官与文化的交融,技艺与哲思的共生。其精髓不仅在于技法,更在于对美酒本质的敬畏与探索。当代品酒技术已然升华为一个多维立体的系统工程,将感官感知的敏锐、风味化学的深邃、微生物学的精微与数据分析的严谨完美交融。在品评中可感知原辅料的作用,可感知制曲、酿造的过程,可感知蒸馏的每一段,可感知微生态的贡献,可感知贮存的玄妙,时间的味道。感知多少因为不同而不同的基酒,可感知如何将不同的基酒变成稳定的品质。感知每一批次产品的相似度。这些感知的敏锐必然需要精妙的洞察与细心的研判。我们亟需以更宏阔的视野,绘制中国白酒的风味图谱,解密呈香呈味物质的生成密码,构建一条贯穿酿造工艺、贮存陈化直至最终风味的完整科学脉络。唯有如此,方能为中国白酒的品质跃升与风格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其卓越价值奠定坚如磐石的科学基石。
创新之源,在于消费需求时代洪流奔涌向前,催生出万千消费新诉求;年轻一代正呼唤着“轻盈无负担、甘美易入口、文化有故事”的新型白酒;国际市场对中国白酒独特风韵的认知仍存空白;健康生活理念引领着理性饮酒的新风尚......这一切都在召唤我们突破思维的藩篱,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换位消费者对自身的产品反向洞察。因为,无论从专业层面有万千描述,最终仍要回归到消费者的直观感受。可能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具备专业品鉴的细微感知能力,但绝不能忽视或轻视消费者的直觉喜好。只有和消费者共情的产品,才会产生消费裂变。
何谓共情?共情就是——没人关心你品牌多强大,消费者只关心你有多懂他。因此,品酒之道,当以匠心守护风味本真与品质根基,当从单纯酒体品鉴升华为人与酒的和谐共鸣。开拓利口化、适饮性、风味多元、场景丰富的创新路径,让千年酿造技艺在新时代焕发青春活力。价值之维,在于体验和表达一杯美酒,凝聚着一方水土的灵秀、四时更迭的韵律、匠人技艺的精髓与千年人文的积淀。
评酒委员不仅是品质的仲裁者,更应成为价值的诠释者与文化的传灯人。我们当以当代语言叙事,以科技手段赋能,借多元媒介之力,将繁复工艺中蕴藏的美学密码、风味轮盘中跃动的微妙层次、岁月长河里沉淀的文化基因,淬炼成消费者触手可及、心灵共振的价值叙事。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品质表达,消费者听不懂,何以共情。所以,构建起与消费者共情的语境,表达美酒的品质是我们的责任所在。不仅仅如此,情绪需求,场景营造,品酒器皿。餐酒搭配同样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给出完美答案,方可实现美酒的价值升维。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名酒的集体觉醒。唯有构建具有国际表达力的中国白酒风味语言体系,方能令这盏东方琼浆成为文明之窗,让世界在美酒的光影中,领略中华文明“天人共酿”的哲学深邃与“雅致入微”的美学风范。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今日之酒业,恰似黄河奔流,既有激流险滩,亦有开阔平原。品酒不仅是技艺,更是使命。评酒委员不仅是荣耀,更是责任。《道德经》中有句话叫:“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中国白酒的未来,不在追逐风口的短暂辉煌,而在回归本质的永恒价值。因此,对产业的未来我们要有清晰的判断。酿多、酿少不重要,酿好酒才重要,比产能不如比品质。酿了多少好酒很重要,存了多少好酒更重要。你是什么香型不重要,你的风味个性化很重要。产业科技创新很重要,但是传承传统技艺更重要。内在品质的稳定提升很重要,文化品质的提升更重要。只有深刻理解这些产业发展的灵魂之问,付诸行动,才能决胜未来。愿我们携手同行,在变局中开新局,在传承中创新生,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执着,在喧嚣中回归本质,在传承中创新,在每一次凝神静气的品鉴中守护传承的基因,在杯盏之间,照见天地、时间与自我。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锐气,在风味疆域勇敢探索、定义未来,共同书写中国白酒的崭新篇章!最后,预祝本次年会圆满成功!愿各位委员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品鉴中升华技艺,共同为中国白酒的恒久芬芳与时代华章贡献磅礴力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