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色印记:安徽双桥集镇乡村振兴实践纪实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7-21 07:41
分享到:

走进田间地头,厚植红色精神,体验乡村文化,安徽农业大学信智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6日到达怀远县双桥集镇进行为期四天的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徐圩村的“金银”花产业

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青翠,在那随风流淌的绿中夹杂着日光下耀眼的黄花。

图为技术员向实践队员展示加工后的金银花。钱奕璇供图

“金银花早已成为了我们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技术员笑道,“你们不知道,现在每年六月的时候,不光我们村,附近其他村的农户们都会在金银花收割的时候赶来,这已经是我们这的一件大事了。”“他们都是自发过来的吗?”小队成员孙恒不禁轻声问道。技术员点了点头。是啊,现在双桥集镇的金银花产业发展成熟,在收获之时过来帮忙采摘早已成为了当地的传统,这是真正的对人民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小队成员汪德志注意到了停在路旁的一辆长着四只“长足”,形似汽车的机器,据技术员表示,这是在进行农药喷洒工作时使用的。“现在科技发展,也为我们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便利,日常管理农田这些机器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只是待到金银花成熟时,还是只能人工采摘,费时费力。”

随后,他们顶着热浪来到了实践创新基地。随着卷帘门的打开,一个个好似集装箱的装置勾起了小队成员许怡的好奇:“这些装置是用来干什么的?”据技术员介绍得知,这些装置正是加工金银花的地方。小型机器一次可以烘干半吨金银花,大型机器一次可以处理1.5吨,且集分拣杀青,循环烘干为一体。小队成员在技术员的允许下扎入车间探索。技术员将处理好的金银花拿到小队成员们的面前,在近距离观察下的同时,把金银花的妙用娓娓道来。原来这金银花不仅可以入药,泡茶,对感冒等症状有着奇效,更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它还可以应用到饮料中,像加多宝等凉茶中便存在着它的身影。“没想到这小小的金银花有这么多的用处呀!”小队成员钱奕璇感慨道。“可不是,这金银花呀就是我们村的绿色银行。”技术员摩梭着烘干后的金银花满足地笑着。

杨集村的红旅之行

图为实践队员倾听讲解员诉说红色故事。周冉摄

随着太阳升起,实践团来到了杨集村的红色基地。用手轻推木门,仿似打开了时空一角,那段岁月泛起涟漪,再度呈现在了小队面前。小队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了中共宿怀县委旧址纪念馆。

讲解员指着屋里摆放着的老物件,打捞起隐匿于光阴长河中的故事,向小队成员们诉说着先辈的事迹“1940年秋,中共宿怀县委刚刚成立,干部们彻夜未眠,借着微弱的光书写着铿锵有力的文稿,计划着以后的行动……”无论是彭雪枫送刀胡国华,还是淮海战役军民情,在这片土地上,早已被战士们用红色书写了数不尽的故事篇章,道不尽的军民鱼水情。

“他们有的和我们差不多大,本该是热烈生活的年纪,却永远埋藏在了土地里……”小队成员周冉望着墙上挂着的一个个生平简介和照片哽咽道。那明明冰冷的文字,此时却分外有温度,让人一眼望去,心里有股难言的灼热,升起无限的敬意。

姚庄村的北淝书院

跟着讲解员的脚步,这仿若世外桃源般的书院向小队成员们解开了神秘的面纱。

图为实践队员们与讲解员座谈书院发展情况。钱奕璇供图

走入书院,环顾四周,那或娟秀飘逸,或古朴端庄的毛笔字,落款竟是一个个孩童!在桌子上有用镇纸压着的字条:明天带孩子们去魏渡口画芦苇丛。

据讲解员介绍,这座书院收藏书册已有两万余本,还成立了国学班,免费教学琴棋书画,诗书礼乐等。他们已经成功开设了“双桥集镇首届乡村书画展”活动。小队成员杨丞静问道:“这座书院的建成一定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吧?”“真的很不容易,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好在村民们广泛参与,村里在外企业家大力支持,老师们也都是自愿来免费教学的。每每看到来书院的孩子们能够放下手机,回归现实世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读有益的书,我就觉得我们的坚持是有意义的。”这座书院能够成功建成,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帮助,正是他们那份为当地孩子提供更好的阅读,学习环境的决心,造就了这个宛如奇迹般书院的诞生。

图为实践小队在金银花加工基地门口合影。奕璇供图

不知不觉间,本次实践活动进入了尾声,小队成员们纷纷坐上了归途的公交车,他们最后望向这片小镇,好像又闻到了农田里传来的清香,听到了红旅基地里的伏案起稿声,看见了孩童们随着老师来到野外快乐的写生……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