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链博会·清洁能源链专题活动 | 碳资产跨境流动驱动中俄能源绿色转型​

©原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7-20 10:33
分享到:

碳资产打通国际碳市场协同通道,正重塑着能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战略价值。7月18日,第三届链博会·清洁能源链系列专题活动之一“碳资产驱动‘价值重构’暨中俄能源合作推介会”成功举办。本次推介会旨在深化中俄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协同,加速能源绿色转型及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搭建政企研对话平台,助力构建低碳贸易体系与能源安全新格局。

来自中俄的能源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碳资产跨境流动规则、绿色能源供应链技术和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趋势和机遇。

本次活动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分会常务副主任周志明主持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陈建安在致辞中指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化,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2448.19亿美元,能源合作作为两国务实合作的重要内容,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格局。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期待中俄工商界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提升、智能电网等新兴领域开展更多务实合作,为全球能源治理体系贡献力量。

主旨报告演讲环节,各位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的分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原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强调,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正在推动能源、产业乃至全社会的价值重构,这是历史性机遇。碳资产通过碳市场加速价值重构,而人工智能则推动全社会重塑。实现碳中和需要全民动员,重点落实领导责任、双碳持证上岗和全员培训三大任务,推动绿色化谋生存、数字化图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王仲颖聚焦中国能源转型新生态,提出新型电力系统是具备先进生产力的能源系统,其核心要素为绿色、安全、经济。当前我国风电和光伏发展势不可当,但也面临电力供需特性变化、电力系统“双高”特征显著、电网结构不完善、极端天气影响、体制机制掣肘及国际CBAM压力等挑战。他认为,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是破局关键,需通过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需求响应、新型储能及多能耦合技术,结合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构建先进生产力体系。

华北电力大学新型能源系统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王志轩深入解读全球碳市场发展现状。他介绍,碳定价包括碳税和碳市场等多种方式,碳市场通过设定总量控制目标实现低成本减碳,而碳税则通过价格调控引导减排。目前全球已有80项碳定价工具,覆盖28%的温室气体和65%的GDP经济体。随着《巴黎协定》第六条实施细则完善,采用碳市场机制的国家将增多,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减碳原则上的分歧仍是国际化障碍。

俄罗斯En+集团气候风险部总监阿列克谢·斯皮林探讨了碳信用在CBAM中的应用潜力。他提出,如果在欧洲CBAM中允许用碳信用购买费用抵减证书成本,将成为气候项目和碳市场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中俄国际经贸关系发展协会会长奥列格・杰米好介绍了俄罗斯电力来源认证体系及中俄合作前景。俄罗斯已于2024年建立发电属性权益和电力来源证书体系,涵盖可再生能源与核能发电,遵循自愿参与、统一登记、透明可追溯等原则。根据中俄政府间协议,两国正推进绿色证书互认联合研究、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及碳市场协作,《中俄绿证体系与碳市场合作倡议》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深度合作。

此次研讨会汇聚中俄两国智慧,深入探讨了碳资产价值重构的路径与机遇,为中俄能源合作注入新动能。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碳资产将在“双碳”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加速绿色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与共享。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