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7月16日,在第三届链博会上,2025年《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中国补链延链、多元布局、效率提升,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为全球供应链合作注入更多的确定性。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聂文慧致辞时表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与变化、变局相伴生的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重塑。在这一过程中,既有一些破坏性因素带来冲击,构成挑战,更有很多积极力量在寻求共识,强化链接,这就需要进一步搭起沟通的桥梁,织密合作的网络,提供优良的环境。
聂文慧介绍,《报告》包括全球篇、中国篇、产业篇,利用首创的全球供应链促进分析模型总结了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的最新变化,梳理了中国为全球供应链促进所做的重要工作,扩大了全球供应链图谱的范围。
在上届发布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连接指数的基础上,增加了全球供应链创新指数、韧性指数,共同形成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这四个指数各有侧重,相互佐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下一步,中国贸促会将充分发挥连通政企、融通内外、贯通法商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各项研究的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实践维度,不断形成新的链博智慧、发出新的链博声音、演绎不一样的链博传奇,我们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工商界代表充分研讨交流,出真知灼见,为全球产供应链稳定畅通献计出力,在链接世界共创未来的征程中相互成就,双向奔赴。”聂文慧表示。
会上,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发布2025年《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
《报告》显示,全球基础设施的联通水平持续提高,特别是全球南方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速,全球海运互联互通水平波动回升,铁路、航空管道运输能力稳中有升。铁路、机场、港口等传统基础设施以及5G、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都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态势,为全球供应链安全运行奠定了良好外部环境的硬件基础。
国际经贸规则更加侧重全球供应链包容发展,WTO很多新议题聚焦促进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供应链。新签多双边经贸规则以及相关的经贸协定多由发展中国家主导或者参与,并且高度重视创新、绿色和中小企业发展等相关议题,为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降低贸易投资成本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主要经济体的政策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供应链韧性水平,主要经济体通过颁布行政令、制定新的年度发展规划、出台政策性文件等相关方式,旨在增强本国关键产品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但是其中部分政策存在着保护主义内部倾向,不利于全球供应链的开放合作。
技术创新对全球供应链的驱动作用越发显著,增强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碳捕集与封存、智能电网等绿色低碳技术加快推广应用,推动全球供应链进入到数智化、绿色化的发展新阶段。
全球金融服务普惠性提升,国际金融机构出台多项举措支持发展中国家融资并开发了监测与管理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进一步弥合了中小微企业贸易融资的缺口,有效保障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以及包容发展。
《报告》还总结了中国为促进全球供应链发展做出的主要实践和带来的最新机遇。中国持续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全球供应链开放合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全球供应链金融服务效能,推动全球供应链提质升级,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为全球供应链合作注入更多的确定性。
会上,赵萍还发布了2025版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这四个指数形成的指数矩阵对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连接程度、创新水平、发展韧性进行全面评估。
赵萍表示,为了更加直观呈现2018—2024年全球供应链的变化趋势,指数矩阵以2018年为基期,并且将基期的指标值确定为1。构成指数矩阵的四个指标值均有所上升。其中2018—2024年促进指数增长到2.71,连接指数增长到1.56,创新指数增长到2.16,韧性指数增长到1.22。
赵萍表示,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于2014年都达到了历史高位,韧性指数则从2022年开始连续两年出现下降,虽然在2024年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2021年的水平。
“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趋势向好,尽管世界经济当中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正在持续增加,但是促进因素始终占据主流,全球供应链正朝着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赵萍说。
此外,全球供应链的内在韧性仍然相对脆弱,韧性指数上升的幅度小于其他三个指数,并且波动幅度很大,而且当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当中任何一个指数出现下降的时候,韧性指数都会出现下降,这就表明全球供应链的内在质量较为不稳定,容易受到内外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仍然面临着较大挑战。
“而全球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当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三者同时上升的时候,韧性指数才会上升,这表明只有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相关各方共同发力才能全面提升供应链的发展环境、供应链的连接程度以及供应链的创新能力,最终增强全球供应链的韧性水平。”赵萍说。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忠在会上表示,作为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发挥“中国视角”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探索跨境投资合作,为全球经济提供新动力。中投公司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国际工商界一道,为打造更加安全、稳定、畅通的全球供应链共同努力,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开荃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逐渐壮大、紧密联系,各国都是全球合作链条中的一环,日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打造更加坚韧包容、绿色智能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周开荃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积极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提高经贸、投资等政策的透明稳定和可预见性,避免政策的频繁变动和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困扰。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促进各国企业公平竞争,鼓励共同开拓市场和合作共赢。
第二,持续推进和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以百姓民生为基础,既要关注交通、通信、能源、电力等重大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也要关注环保、水务、市政、医疗等“小而美”的民生工程。
第三,鼓励数字智能和绿色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对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共享与推广,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赋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