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侯建鹏推动高端金属材料工程化落地纪实

来源:大象新闻 发表时间:2025-07-18 12:32
分享到:

当今,高端特种金属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然而,许多新材料虽在实验室性能出众,却难以在生产线落地应用。例如,某些高强钛合金或耐腐蚀钢材料在实验室测试中表现优异,但一旦进入实际生产环节,常常面临多种问题。打通这条从实验室到工厂的转化通路,离不开既懂科研、又能落地的实干型专家。侯建鹏,正是这样的代表人物。

走出“实验室围墙”:从专利落地到产业赋能

侯建鹏在高端特种金属材料领域深耕十余年,围绕材料性能改进与制造工艺优化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取得了多项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在他看来,技术突破固然重要,但能否真正解决企业的工程难题、实现稳定量产,才是技术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一步。“很多新材料在实验室表现非常理想,但一旦进入生产环节,就会遇到加工不稳定、成本高、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侯建鹏直言,“只有解决了这些工程环节的问题,技术才能真正落地。”

带着这样的思考,他参与研发了专利“防弯曲端部镦粗模具”(专利号:ZL201620103388.2)。这项技术专门解决锻造过程中金属端部容易弯曲变形的问题,创新性地将三个加工工位集成到一台设备上同步运行,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显著降低了能耗,为高强金属材料的批量成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该专利于2016年8月31日正式获得授权后,引起了业内关注。多家新材料研发公司表示认可,认为该方案突破了传统模具结构的局限,尤其适用于高强钛合金等对成型精度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制造。

贯通绿色制造路径:从试验验证到工程落地

在工作中,侯建鹏不仅参与制定公司的技术发展战略,还负责研发预算的统筹管理与关键资源的协调配置。与此同时,他高度关注高端特种金属钢材绿色制备技术。2025年,侯建鹏开展研究,构建了仿真模型,并通过现场监测验证了该绿色工艺的可行性与实施效果。成果已整理在他撰写的论文《“双碳”目标驱动下高端特种金属钢材绿色制备技术及可持续发展路径》当中,并收录于国内重点期刊《工业技术》(ISSN2661-3662)。该研究为高端特种金属材料行业探索可持续制造路径提供了切实的技术参考。

通过这项工作,侯建鹏不仅验证并优化了绿色制备的关键参数,也为企业实现节能降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解决思路。他的突出优势,不仅体现在扎实的技术攻关能力上,更体现在推动成果工程转化、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从研发到量产的闭环能力上。

以用为本:从一线实践推动材料技术落地

侯建鹏长期扎根企业一线,聚焦“材料能不能用、能不能量产”的现实问题,深知新材料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常常受限于性能验证、生产工艺与使用反馈之间的脱节。为此,他在项目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将一线需求反馈融入材料设计与工艺优化的全过程。在工作期间,他持续关注成果在实际使用中的稳定性、经济性与环境适应性,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

2025年1月,他加入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通过这一平台加强与行业内技术人员的交流,进一步拓展在复合材料工艺与应用方面的认知。他始终强调:“做材料的人,不只是把技术做出来,更要想办法把它送到用得上的地方。”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他积极参与应用对接、技术评估等环节,推动科研成果真正服务于行业实际。

在高端特种金属材料迈向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侯建鹏这样的实践型工程专家,正日益成为连接科研创新与工程落地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力量。(刘杰)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