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热议: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实践图谱与突围路径

©原创 作者: 耿鹏飞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7-16 13:32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耿鹏飞

7月9日,在江苏省东台市举办的“2025制造业转型升级研讨会”圆桌对话环节,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柳林,河北庞皓电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武立伟,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九洲线缆”)党委书记、董事长冯雪峰、辽宁省震宇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震宇耐火”)董事长郑明强,南京永达户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裁邓敏围绕“转型升级与新型工业化”主题,结合行业实践与产业现状,剖析了传统制造业在技术突破、制造升级、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进展与挑战,为行业转型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中国工业报社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周志懿主持圆桌对话环节。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多维度突破

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生产革新、产业链协同等多个维度呈现显著成效,头部企业与行业组织的实践为产业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

首先,技术创新是制造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柳林表示,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所覆盖的行业整体向高精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如今,电缆光缆行业已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光纤预制棒、超低损耗光纤(G.654.E衰减系数降低30%)、空芯光纤等技术支撑5G/6G及数据中心高速传输需求;智能电缆故障预警准确率超95%,为工业场景提供可靠保障。四川九洲线缆作为西部老字号国有军工企业,攻克了-196℃深冷复合缆、兆瓦级超级充电缆等产品的前沿技术,实现了大功率稳相电缆国产化替代,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高端装备配套的自主可控。辽宁省震宇耐火材料则通过技术配方迭代,使镁质耐火材料在钢铁、有色冶炼等行业的使用寿命保持纪录,以质量突破打破同质化困局。

其次,市场需求端的爆发为制造业转型注入新动能。柳林提到,新能源领域的海上风电高压电缆年均增长42%,工业互联网、智能无人车间所需的机器人柔性电缆耐弯折超2000万次,环保型低烟无卤电缆渗透率达68%,这些细分市场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四川九洲线缆通过技术与经营创新驱动、深度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链绿色转型,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连续三年主业营收和利润增长均超30%。震宇耐火的产品覆盖钢铁、有色冶炼等多领域,通过“技术+服务”精细化适配不同客户工艺需求,构建起稳定的市场壁垒。

再次,生产端的智能化与绿色化改造显著提升效率。头部电缆光缆企业通过AI视觉检测,将机器人产线生产效率提升40%,采用太阳能供电等绿色技改实现降碳60%。武立伟介绍,河北庞皓电工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全国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导线共享工厂,以“智能化+共享”模式重塑生产组织形态,成为行业龙头。冯雪峰表示,四川九洲线缆作为红色传承五十五年的线缆国企,一直专注于线缆与电气互联的服务制造,从一个场景到一个产品线,再到全流程全场景,分项推动绿色智造的转型升级,使得公司单位人工成本营收提升25%。

最后,产业链协同与区域差异化布局提升整体竞争力。柳林指出,长三角形成完整电缆光缆产业链,珠三角聚焦高速数据电缆,中西部发展特色细分领域,呈现“各有侧重、互补发展”的格局。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发“光缆+光模块+运维”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产业链从“单打独斗”向“共生共赢”升级。

企业数智化转型面临多重挑战

尽管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过程中,技术、资金、市场、人才等多重瓶颈逐渐凸显,成为制约行业突破的关键障碍。

尖端技术的自主可控性不足是行业面临的首要难题。柳林强调,在光纤预制棒、高端光纤等核心领域,部分关键技术仍依赖外部供给,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所需的设备、软件投入巨大,中小企业难以承担,多数企业面临“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落后—市场萎缩”的恶性循环。

资金与人才短缺制约企业升级步伐。武立伟坦言,高端智能化工厂虽优势显著,但投入资金巨大,需政府协调银行加大信贷支持。武立伟同时指出,专业技术人才紧缺,需要通过定向培养、校企合作等模式破解“用工荒”。这一问题在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四川九洲线缆、震宇耐火等企业均表示,高端研发人才与智能制造操作人才的缺口直接影响企业转型进度。

价格“内卷”与同质化竞争是制造业转型的“心腹之患”。郑明强直言,各行各业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企业陷入“不赚钱甚至亏钱”的困境,而转型升级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更让企业经营雪上加霜。柳林也提到,中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中低价竞标现象导致行业秩序失衡,债务等信用问题突出。

除此之外,多数制造企业在营销迭代上存在明显短板。邓敏表示,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发展,产品与消费者链接的路径已被颠覆,传统渠道模式、沟通方式失效,导致很多企业与消费者“失联”。邓敏强调,企业经营的核心是生产、研发、销售,当前,不少企业完成了生产与研发升级,但营销仍停留在传统阶段,而品牌力作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可能被多数制造企业忽视。

多方协同推动转型深化

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痛点,行业组织、企业与社会各界需形成合力,从技术攻关、秩序规范、资源保障、品牌建设等多维度构建解决方案。

一是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链自主可控,行业组织需发挥引导作用,推动核心技术攻关。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引导、深化国际合作、搭建交流平台”,助力企业突破超低损耗光纤、空芯光纤等高端技术。四川九洲线缆强化产学研用合作,瞄准国产化替代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以产品标准引领行业发展。震宇耐火十七载深耕基础耐火材料研发,以技术迭代突破同质化困局,证明专精特新是中小制造企业的突围之道。

二是规范市场秩序与破解内卷困局,遏制低价竞标、重建行业秩序需要多方协同。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通过“强化行业自律、制定行业自律公约、推荐合理招标模式”,推动形成公平竞争环境。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与政策支持体系,解决资金与人才瓶颈需要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政府需协调银行加大对高端智能化工厂的信贷支持,同时推动校企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弥补人才市场缺口。柳林说,行业组织可借鉴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的经验,发布成本研究报告(如《中国移动光缆制造成本及联动系数研究报告》),为企业定价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促进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四是加速营销升级与品牌国际化,制造企业需补上营销与品牌建设的“短板”。邓敏建议,企业应拥抱移动互联时代的营销逻辑,通过“大户外+符号传播+创意传播”等新方式,重建与消费者的链接。永达传媒作为中国排名前三的户外媒体公司,可依托高铁、高速等在途场景,为企业提供品牌知名度提升与形象塑造服务,助力5000多家国内品牌实现“从产品到品牌”的跨越。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过“深化国际合作、推动标准制定与品牌国际化”,依托“一带一路”让中国标准与品牌走向世界。

五是构建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绿色转型需要长期投入与系统布局。头部企业通过太阳能供电、绿色技改降碳60%的实践表明,绿色转型与效率提升可同步实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全产品链绿色生态的构建和克服‘内卷式’竞争对长期投入的制约,都是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需要解决的难点。”冯雪峰的这一观点提示,绿色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

如今,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从“要不要转”进入“如何转好”的深水区。周志懿最后总结道,从技术创新到市场拓展,从生产改造到生态构建,转型的每一步都伴随着突破与阵痛。破解当前困局,企业需要以技术自主可控筑牢根基,以规范秩序破解内卷,以资源协同保障动力,以品牌建设打开空间。唯有行业组织、企业、政府、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推动传统制造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

作者:耿鹏飞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