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与东盟携手深耕产业链 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

©原创 作者: 郭宇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7-16 11:26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宇  靳凤

当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集装箱在钦州港整装待发,当中越边境口岸的跨境电商包裹加速通关,广西与东盟的贸易往来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枢纽,广西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RCEP框架深化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的背景下,正与东盟国家携手打造产业链协同新高地。

“2024年,中国与东盟连续五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再创高峰,其中制造业贸易产品占比超90%,凸显了工业合作在双方经贸往来中的核心地位。”7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2025中国—东盟国际工业博览会(广西)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奎指出。

区位优势凸显 广西成产业链协同关键枢纽

依托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独特区位,广西已成为中国—东盟工业合作的关键节点。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领域,广西与东盟国家构建起紧密的产业协作关系;在人工智能、绿色工业等新兴领域,双方探索创新发展路径的步伐持续加快;政策机制协调、合作平台搭建的不断完善,更为企业营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当前,中国与东盟工业合作已进入多层次、宽领域深度融合阶段,形成产供销链深度交织的成熟产业生态。

“广西正积极构建‘北上广深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跨境产业生态,在区域产业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刘英奎强调。这种“承东启西”的枢纽功能,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尤为突出:广东等沿海地区专注研发设计和关键部件生产,广西承担集成组装重任,东盟国家则拓展应用市场——落户广西凭祥产业园区的广东企业,其生产的高精度晶体振荡器可快速送达越南,为富士康等企业提供配套,正是这一分工体系的生动实践。

截至2024年末,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中国企业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排名前十的国家里,东南亚国家占据7席,双方合作已从传统贸易投资向研发、生产、标准、物流等全链条延伸。

新兴领域多点突破 合作活力持续迸发

人工智能、绿色工业、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正成为广西与东盟贸易增长的新引擎。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已吸引16家东盟企业和43个国内项目入驻,推动技术成果跨境转化;

在绿色工业领域,上汽通用五菱充电桩标准纳入印尼体系,其印尼基地带动当地百余家配套企业,形成“中国技术+东盟市场”的成熟模式;

在跨境电商领域,广西备案23个海外仓,2025年1-5月进出口额逾230亿元,同比增长超160%。

此外,宁德时代、TikTok等企业的大额投资持续落地,彰显出区域合作的强大吸引力。与此同时,政策协调机制与合作平台不断完善:广西东兴建成首个面向东盟的数字人民币体验中心,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推动多领域标准协同,为跨境贸易提供坚实制度支撑。

黄金发展期来临 智能制造引领未来

“当前中国—东盟工业合作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金时期。”刘英奎表示,自贸区3.0版释放制度红利,数字经济构建全链条合作框架,绿色经济明确8个优先方向,标准互认持续降低企业成本,多重机遇叠加推动合作提质升级。

展望未来,三大趋势尤为显著:一是,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主导:预计2030年数字经济合作规模将突破万亿美元;二是,绿色产业链加速成型:有望建成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区域市场之一;三是,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升级:2025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占比将超40%。

广西正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计划,与东盟国家工业化、数字化转型需求高度契合。在此背景下,2025中国—东盟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2025年11月22日至24日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博览会以“数智融合、链通东盟”为主题,规划面积2万多平方米,将汇聚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知名企业,通过展示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工业4.0转型,成为深化产业协作的重要纽带。

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发展促进会常务会长廖斌表示,这场国际工业盛会既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实践,更是广西与东盟携手深耕产业链、共筑智能制造新高地的重要一步,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郭宇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