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澄特钢:用硬实力为中国高端装备装上“中国芯”
面对高端滚珠丝杠、直线导轨等关键部件用钢的短缺,光刻机、航天机械臂等“国之重器”的自主化进程曾举步维艰。如今,江苏省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兴澄特钢)以自主创新为刃,与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顶尖产学研团队合作,构建起“材料-工艺-装备”全生命周期创新体系,成功攻克这一技术壁垒,用硬核实力为中国高端装备装上“中国芯”。
在高端制造业的竞技场上,工业母机被誉为“制造业的基石”,其核心功能部件的性能直接决定着工业母机的精度与寿命。长期以来,我国高精密工业母机关键部件用钢依赖进口,技术封锁成为制约中国制造迈向高端的“卡脖子”难题。
为此,兴澄特钢通过“成分设计-冶炼-轧制-热处理”全流程核心技术突破,打造出全球领先的高端特种钢:创新提出钢渣反应离子模型,实现氧含量[O]≤5ppm、钛含量[Ti]≤10ppm的超高纯净度,夹杂物尺寸DS≤13μm,疲劳寿命L10突破1×10⁷次循环,达到国际顶尖水平;首创夹杂物益化变性技术,通过控制硫化物形貌兼顾钢材的高硬度与易切削性,开发低畸变能控制技术使热处理后材料缩短量仅0.169mm/m,仅为日本同类产品的1/6,高球化率退火工艺更使材料球化率达95%;建立高频探伤预处理技术将探伤效率提升50%,并开发疲劳寿命测试方法加速高端材料工业化进程。
由于技术突破,兴澄特钢已经实现了多项关键材料及装备的国产化替代:成功研发导轨丝杠、滚珠丝杠副、直线导轨等高端部件专用钢,打破国外垄断,保障精密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领域自主可控;材料应用于国内首台精密五轴工业母机,助力光刻机、空间站机械臂、北斗卫星导轨等“国之重器”的制造,为中国高端制造业注入“钢铁心脏”;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从材料研发到终端应用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协同升级,助力国产高端装备批量替代进口且成本直降30%。
兴澄特钢的突围是十年磨一剑的系统性成果:依托大方坯连铸、超高温扩散轧制、智能控冷系统等先进设备实现工艺精度跨越;通过材料基因组计划与工业大数据深度融合加速技术迭代;作为工信部重大专项承担单位整合资源打通“研发-生产-应用”全链条。截至目前,此项目已获发明专利13项(含1项PCT国际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5项,牵头制定行业团体标准1项,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推动中国特种钢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方阵。
从“钢铁报国”到“钢铁强国”,兴澄特钢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高端制造业提供更强劲的“材料支撑”,助力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面对未来,兴澄特钢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突破极限,用硬核实力诠释:中国智造,绝无‘芯’病。(江阴市企业家协会供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