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总量突破500亿元。放眼整个区域,日渐完善的产业体系中,腰部企业展示的“马甲线条”愈发清晰。
在企业培育“金字塔”体系中,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处在“塔尖”,大部分小微企业处于“塔基”。“塔尖”与“塔基”之间,还有“塔腰”。
如何让小微企业成长为腰部企业,成为“塔尖”后备队,并构建起区域发展新引擎?新站高新区有自己的“壮腰工程”——成立“专精特新赋能中心”,发布“政策代言人”,持续赋能企业发展,新站经发局提出“壮腰八条”。
腰部企业崛起,“壮腰工程”做到了什么?
俯瞰新站产城融合。合肥新站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小微企业成长为“塔腰”,优良的发展环境必不可少。
“打开‘新连心’小程序,登录后选择企业诉求,然后把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填进去就好了。”在合肥三利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荣展召展示了企业服务申报的过程,“从提交诉求到解决问题只用了3天!”
三利谱生产车间。合肥新站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合肥三利谱是一家新型显示领域企业,其主要供货方是新站园区内的京东方。2020年,三利谱偏光片产业达到满产,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强化自身根本,准备在合肥建设国内首条1720生产线。
然而作为一家2014年就已经入驻园区的企业,时隔多年建设二期项目,在土方外运、项目用电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阻力,而其中最大的阻力还当属交通运输。
“在三利谱当年的布局中,只保留了一个大门作为出入口,二期项目开建,这个大门要同时承载员工、运输车辆、建设车辆等,不仅会对企业现有生产线带来影响,还存在安全隐患。”荣展召说。
进退维谷的三利谱,通过“新连心”小程序与新站企业服务处取得联系。了解到三利谱的困难,企业服务处与新站各单位专门成立工作组,在三利谱附近的闲置厂区开辟临时道路,实现了1720生产线建设顺利完成。这条线路预计2026年达到满产,单条产线预估产值达40亿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