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飞溅的自动焊接车间里,机械装置精准舞动;精加工区,生产人员正小心操纵着加工设备,一丝不苟。7月9日,天津大学“奔赴山海”实践队带着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探索热情,走进了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江苏新宏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宏大”)。这家被称为“小巨人”的企业,其在高端装备国产化与大型化上的执着追求,为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之重器”实践课。
从追赶到引领的“小巨人”
扎根兴化三十余载,新宏大集团已从化工设备领域的“隐形冠军”成长为国际舞台的竞争者。队员们了解到,企业成立之初,面对国外技术封锁,“没有图纸,没有经验,只有一台样机”,新宏大人硬是通过艰辛的测绘和自主攻关,实现了关键设备从无到有的突破。如今,其核心产品转台过滤机、搅拌浓密机等不仅在国内专项市场占据绝对优势,更远销全球50多国,成为兴化私营企业中的“纳税首户”。
车间探秘:“国产化”与“大型化”的攻坚战场
安全帽穿戴整齐,实践队员们深入新宏大的核心生产区。轰鸣的车间里,智能化的水刀、激光切割设备高效运转,但最触动队员们思绪的,是负责人提到的“进口设备国产化、进口设备大型化”始终不变的目标。
“我们推动中国磷化工从进口大国走向世界第一生产大国。”新宏大集团仲爱军指着正在组装的大型设备介绍。队员们亲眼看到,这里诞生了应用于氧化铝行业、助力中国产能跃居全球第一的成套设备;更打造出单台面积全球第一的钛白粉行业专用真空过滤机及其配套装置。从测绘仿制到自主研发,从满足国内需求到制定国际标准,车间里每一台大型设备的背后,都是新宏大人致力于“进口设备国产化、国产设备大型化”的缩影。
“走进生产车间,课本上的知识从理论变为现实,这更加激励我们要夯实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日后投入生产实践积蓄力量。”天津大学2023级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专业队员裘沛明说。
座谈直击:质量生命线与绿色担当
走出轰鸣的车间,一场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座谈在企业会议室展开。
“出厂合格率必须100%,这不是技术指标,而是生存底线!”仲爱军用震撼对比阐释责任,一台500万设备若故障,客户单日损失或超1亿,“没有这条底线,就没有客户信任,更没有新宏大的今天。”据了解,除了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新宏大集团还坚持绿色双践行:对内实施“一滴油也不外泄”的全密封循环处理;对外以尾矿干堆技术、废酸处理装置等核心科技,为高污染行业客户开出“生态药方”,实现“以装备赋能行业绿色转型”的使命。
“参观新宏大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民营企业对进口设备国产化大型化,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的执着与担当,也提醒着我们新一代材料科技工作者要脚踏实地,赓续奋斗,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天津大学2023级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方向)专业队员陈礼萌说。
从车间里攻坚“国产化”“大型化”的执着身影,到座谈中“质量是底线”的铿锵誓言,新宏大之行让天大学子们触摸到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强劲跳动的脉搏。其对基础人才“踏实肯干”的看重,以及对校企合作落地的探索,也为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样本。团队将把此行收获融入调研,用“天大”智慧讲好兴化产业故事。(迟学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