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以“含绿量”淬炼高质量发展“含金量”

来源:大象新闻 发表时间:2025-07-10 11:33
分享到:

如何让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多年来,中煤新集阜阳矿业以“建设和谐和美矿山”为愿景,推动“青山守护”与“乌金开采”同频共振,通过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交相辉映的绿色转型实践,书写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向“绿”而行,擘画生态“高颜值”

深度契合国家“双碳”战略布局,阜阳矿业将“生态优先”理念嵌入发展全链条,系统推进“绿化、美化、净化”提升工程,让绿色成为矿山最鲜明的底色。

以生态修复夯实发展基底,该矿实施煤场全封闭改造,对大型储煤棚、智能冲尘系统及立体煤尘防护网进行一体化升级;推进后厂区环境治理,完成3800平方米矸石场地生态复垦绿化,清运固废杂物4万余吨;在工广区打造“福禄岛”“富贵岛”“平安亭”等20处微景观节点,构建“矿在园中”的生态格局。

为实现清洁环保目标,该矿针对解决冬季井筒防冻、建筑采暖、夏季供冷及全年洗浴用水需求,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矿井乏风余热利用一体化系统,可年减少燃煤消耗约1.35万吨、削减烟尘排放422.9吨、二氧化硫排放53.9吨、氮氧化合物排放22.01吨,有效助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在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该矿建有矿井水处理站与生活污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澄清、过滤工艺,设计日处理能力2.14万立方米,处理后回用于防火灌浆、井下消防、储煤场降尘及绿化等场景。通过实施中水回用深度改造,月削减地下水使用量5万吨,年节水达60万吨。

“降碳与绿色发展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该矿党委书记苏正江表示,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绿色矿山,既是践行现代化生态矿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央国企“奉献社会、惠泽地方、造福员工'担当的生动诠释。”

融“绿”于心,构筑幸福“暖家园”

秉承“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的理念,阜阳矿业构建全维度职工幸福体系,让矿山成为职工的“幸福家园”。

为提升职工生活质感,该矿打造504套“一室一厅”标准化安居房、公寓化职工宿舍,配套建设含健身房、棋牌室、科技图书馆的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以及灯光篮球场等设施。夏季定期举办露天卡拉OK、周末露天影院,为职工提供减压与才艺展示平台。

聚力关爱保障工程,该矿长效化推进助困帮扶、全员健康体检、大病救助、医疗互助等举措,组织节日慰问、集体庆生、退休欢送等暖心活动。同时,深入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季关爱行动,将关怀覆盖至每个角落。

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近年来,该矿完成工广区域4.6万平方米沥青道路翻新改造,新增标准化停车位180个;投入200余万元升级公寓楼接待间、职工食堂及宿舍硬件设施;推进井下制冷系统迭代升级,使作业面温度平均下降10℃以上,显著改善井下作业环境。

“企业是职工的心灵归属地。”该矿工会负责人吴大斌介绍说,我们将持续完善民主管理机制,优化生产组织模式,拓宽人才发展通道,以共建共享理念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以“绿”谋进,激活智能“新引擎”

阜阳矿业将绿色开采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在生产方式革新、智能化装备升级等领域开展前沿探索,让"智慧之花"绽放于千米井下。

以数字生态构建智能中枢,该矿集控中心部署24块智能大屏,实现生产调度与监控执行的一体化协同,成为兼具技术支持、生产指挥、决策分析功能的智慧中枢。并构建出“运行一大脑、矿区一张网、数据一片云、资源一视图、生产一平台、管控一中心”的“六个一”智能生态体系,代表国内一流矿井信息化建设水平。

在装备升级引领高效开采方面,该矿在华东地区率先应用7米大采高智能综采装备,推广“综掘机+液压锚杆钻车+自移机尾”高效掘进作业模式,配套单轨吊运输、智能充填等工艺。如今,回采工作面作业人数从600人精简至180人,掘进队伍从80人降至60人。

聚焦安全、效率、效益核心领域,该矿推进煤矿智能化开采与地温灾害治理、切顶卸压护巷技术、危险气体巡检机器人等项目攻关。其形成的“千米深井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成套技术”使巷道失修率降至3%以下,巷修队伍从4000人缩减至300人,吨煤成本从580元降至440元,成为全国同类矿井可复制的技术典范。

“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既要‘表绿’,更要‘深绿’。”该矿矿长王多浩表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将以全链条的绿色创新,让绿水青山底色更鲜亮、金山银山成色更厚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实践贡献矿山的智慧与力量。(高闯)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