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王珊珊
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AI)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在国家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AI+战略下,近日,来自汽车、机械电子、医药、重工业、轻工业等制造行业的意见领袖、企业代表、产业伙伴、学者专家900余人集聚华为AI+制造行业峰会,以“加速行业智能化”为主题,共同探讨AI+在制造业的新机遇。
在峰会上,华为提出“三层五阶八步”方法论为制造行业智能化加速提出实施路径,并分享七大场景20个解决方案。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郭振兴以“AI+研发”、“AI+生产”、“AI+供应”、“AI+销售”、“AI+服务”等7大场景为例,揭示了AI如何从辅助工具进化为生产力核心。在研发端,AI生成式设计可将车身风阻系数优化20%,开发周期大幅缩短;在生产端,AI提升工程敏捷性、效率和生产力,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在供应端,天筹求解器优化物流路径,助力医药企业供应链效率提升15%;在销售端,AI销售预测精准营销,助力智慧门店年销售4倍增长;在服务端,AI智能客服快速定位复杂故障并推荐最佳维修方案,等待时间降低20+%。
当“研、产、供、销、服”每个生产环节都能通过数据自证价值,AI就不再是“人工>智能”,而是驱动企业降本增效的底层逻辑。
媒体访谈中,郭振兴系统阐释了华为如何以技术、经验与生态赋能千行万业,并分享了多个行业标杆案例,展现“源于制造、更懂制造、服务制造”的独特价值。他表示,2025年华为将抓住AI机遇,围绕数据“采传存、算管用”提供“智能联接、智能存储、智能算力、智能平台”端到端的全栈新型基础设施,同时通过自身实践+ICT技术,与合作伙伴一道深耕业务场景。
解码智能制造路径,跨越数智鸿沟
中国工业报观察到,在技术与场景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进入“AI深度赋能”的新周期,能否抓住这次机遇,是企业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但企业在AI落地过程中仍面临数据孤岛、算力成本、场景适配等关键挑战。如何跨越“数智鸿沟”,实现AI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郭振兴结合华为端到端全栈解决方案,提出破局路径。
首选,要提升企业部署人工智能的能力需要“基础设施先行”,即围绕数据的“采传存”“算管用”构建技术能力,并形成一套数据价值变现体系。
其次,高质量的数据集对于优质模型的构建来说至关重要
第三,场景的选择和创新要选好切入点,一厘米的切口要做出一公里的深度,才能把AI的价值充分释放出来。
第四,要构建一个确定性的架构才能保证持续的迭代与演进。
数智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但通过“基础设施+确定性架构”的端到端方案,企业可系统性破解数据、算力、场景难题。华为的全栈能力为行业提供了可复用的实践范式。
大模型深度赋能千行百业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制造企业寻求AI大模型实现生产效率的突破,与此同时,凭借其海量数据、标准化场景和复杂流程,制造业也成为大模型落地的最佳试验场。
2025年初,DeepSeek凭借普惠性、高性能和开源生态迅速出圈,成为企业部署AI大模型的重要选择。郭振兴指出,昇腾与DeepSeek深度优化组合,为DeepSeek落地行业提供了“最优解”。方案全。从预训练、微调、强化学习到推理,全流程方案覆盖。
性能优。DeepSeek的MTP、MLA、大EP并行等技术亲和昇腾架构,可充分利用昇腾底层资源,释放极致性能。
同时昇腾还能根据企业不同阶段需求提供更适配的解决方案。通过普惠算力、开源生态、行业适配,与生态伙伴一起,助力制造企业跨越数智鸿沟。
合作共赢:从“单点突破”到“群星闪耀”
华为的行业赋能模式,始终围绕一个核心逻辑:源于制造,更懂制造,服务制造。这一逻辑不仅体现在技术的硬实力中,也体现在对细分领域痛点的深度解构与生态化协同能力中。通过“技术+流程+生态”的三维赋能,华为已在多个行业实践中形成智能化转型的经验。
汽车行业:广汽集团与华为共建的智能化研发平台,通过IPD流程重构与大模型应用,将车型开发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18个月,软件迭代速度提升10倍。
工程机械:徐工集团引入华为F5G全光网络,实现车间40台设备全联接,生产效率提升45%。AGV调度依托无损漫游技术,故障定位时间从小时级降至分钟级。
医药行业:柳州医药基于华为天筹求解器,通过AI线路规划+装载规划算法,配送效率预估提升15%;通过3D建模可视化仓库分区,仓内拣货效率预估提升18%。
轻工业:华为全面参与“智慧茅台”顶层设计,帮助茅台集团开展智慧园区等ICT基础设施的建设,助力打造实时监测、快速感知、超前预警、应急处置、安消联动为一体的茅台智慧园区。
电子新能源:国星光电基于华为iDME数据引擎,通过“平台+应用’模式打造自主创新工业软件关键工具链体系,解决了数据孤岛和协同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产品设计与研发生命周期数据贯通,效率全面跃升……
此外,郭振兴透露,华为已与70余家汽车行业伙伴、100余家半导体、电子行业伙伴及50余家新能源行业伙伴、80余家制药行业伙伴等建立深度合作。“独行快,众行远。唯有生态协同才能让AI从盆景变为森林。”华为不仅提供技术工具,更通过“流程-数据-智能”的转型框架,帮助各行各业快速重构组织能力与商业模式。
华为的行业赋能,本质是一场“技术深度×生态宽度”的乘法效应,源于对制造业本质的洞察——唯有将工具、流程、伙伴纳入同一框架,才能实现从“单点智能”到“系统智能”的跨越。这一模式或将成为中国智能制造升级的标杆路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