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勇毅前行——中国汽车拓疆者饶斌”主题展在上海汽车博物馆启幕。活动现场,来自汽车行业、相关车企、院校、主流媒体以及上海嘉定区相关单位的领导与代表就“新时代如何学习传承饶斌事迹及精神”进行了交流座谈,在这场关于“饶斌”的对话中,感受思想与精神的洗礼与升化。
讲述:饶斌是谁?
肖云龙 中国一汽党委工作部副部长
作为一名一汽人,我对老厂长饶斌同志充满了敬佩之情。饶斌同志于1952年被任命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在中国一汽工作了八年、奋斗了八年,完成了繁重的三年建厂任务,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载货汽车“解放汽车”,研制出新中国第一辆轿车“东风轿车”和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轿车”,初步建立起新中国汽车工业体系。
吴金瓯 东风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
二汽的筹划是源于新中国的造车梦想,二汽的建设则始于“三线”建设的热血奔赴。饶斌同志带领着一大批立志为祖国打汽车工业翻身仗的创业者们,以马灯挑夜,以芦席棚为家,用自己的艰苦奋斗,用自己的敢作善为,通过“聚宝”和“包建”的方式,在秦巴山区的穷山僻壤里托起了一座大型的汽车厂,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发展的新模式。
刘懿艳 上汽大众人事与组织执行副总经理
从我加入上汽开始,知道了饶斌部长“一座桥”的故事。饶斌部长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为我们中国汽车工业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没有他当时的远见卓识和呕心沥血,就没有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更不会有上汽大众40载的发展蜕变。
1978年正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面对“缺重少轻”的困难,饶斌部长战略性地提出了“外引内联”的战略,将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的理念引入中国,并提出“既要坚持主权,又要学习技术”的原则。经过六年60多轮的艰苦谈判,确定了上海汽车与德国大众的合作的关系,并在1984年10月10日,促成并见证了上汽大众合营合同的签署。不夸张地说,没有饶斌部长就没有上汽大众的诞生,也没有上汽大众的今天。
在桑塔纳国产化的过程中,饶部长也表示国产化要尽可能地快,但是质量标准必须要坚持,所以实现桑塔纳国产化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为上汽大众和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链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饶部长曾说:“我们现在不仅仅是学习外国的经验,有朝一日我们还要超越他们,不仅仅是汽车技术,还有管理、经营等各个方面都要早日迈入世界先进之列。”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华汽文化基金会理事长
我记得87年我还在哈尔滨工作的时候,饶斌同志和张矛同志夫妇轻车简行到哈尔滨,他跟我说:“小付,不要告诉市委市政府,我们就是来看看我们工作过、战斗过的老地方。”当时正好是“五一”,他们参加了“五一”节的庆祝活动,但是婉拒了市委市政府的宴请,为此我还受到了哈尔滨市主要领导的批评,问我为什么不报告。饶斌同志就是这么一个人。
我送他们到火车站,老两口到了一汽。当时一汽要进行二次创业,就是在那次会议上他发声说:“我老了,不能和大家一起投身第三次创业,但我愿趴在地上,化作一座桥梁,让大家踩着我的身躯走过,齐心协力把轿车造出来,实现我们几代人的中国轿车梦。”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令人动容。
张立军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我与饶斌先生有两次“对话”。一次是在李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看到了他在1931年到1933年在同济求学的一张非常帅的照片,特别感动的是,他在求学期间就积极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第二次是在这次展览上,通过今天的展览我才真正了解到同济大学设立汽车专业,是饶斌先生当年高瞻远瞩,重视汽车人才培养的结果。
尹同跃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
40年前,我大学一毕业就有幸进入中国汽车的摇篮——饶斌老厂长创立的一汽,近距离接受了饶斌思想的引领和熏陶。饶斌老前辈“一座桥”的故事是留给我们中国汽车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1997年,我们开启奇瑞创业的时候,就希望像饶斌老前辈那样造中国人自己的轿车,为中国汽车争口气,可以说饶斌精神就像一盏明灯,从我还是一个年轻小伙,到今天成为汽车行业的白发老汉,指引照亮了我的一生。
付炳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一汽是共和国的长子,是汽车工业的摇篮,饶斌部长在一汽家喻户晓,每一个到一汽工作的大学生都知道饶斌部长的故事。我在一汽上班的时候,每天都会开车从饶斌老厂长塑像下经过。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一汽的领导们都会用饶斌精神来指引一汽人去攻克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困难。
支敏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
2011年下半年,我参与了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联合行业7家单位开展的饶斌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筹备工作。历时一年多,筹备组沿着饶斌同志汽车工业生涯轨迹,赴一汽、东风、上汽等十余家企业调研,组织7场老领导、老同志座谈会,并专题采访,抢救性挖掘了很多行业珍贵史料。多位耄耋之年的老同志深情追忆饶斌事迹,留存了珍贵的历史记忆,如今部分受访者已相继过世,每当想起都感慨万分。
2013年3月,在李岚清同志指导下,我们在北京成功举办饶斌同志诞辰百年座谈会,出版了纪念文集、画册、光盘,再版其传记,并铸造塑像安放于一汽、东风、北京汽车博物馆等处。
胡轶坤 中国汽车报社副总编辑
中国汽车报跟饶斌是有非常深厚渊源的。中国汽车报是在饶斌的关怀下创办的,也一直在传承和发扬着饶斌的精神。1983年4月27号,中国汽车报发布试刊号,第二版发的就是饶斌的署名文章。1987年9月和10月的报纸,各个版面都沉浸在饶斌去世的悲痛中,发表了很多人怀念饶斌的文章。
2003年,我在报社实习参与到了纪念中国汽车工业50周年的报道,当时报纸大概采访了50多个中国汽车工业第一代的创业者,我是在那时知道了饶斌的故事,后来我们将报道集结成书:《半个世纪的纪念》。2013年,中国汽车报也参与了饶斌百年诞辰的调研活动。
祁晓玲 中国工业报主编
中国工业报的前身是机械部的机关报,成立于1980年,正是老部长饶部长在任期间成立的。
何志军 上海市嘉定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才工作局局长
饶斌先生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座丰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下阶段我们嘉定人才条线会按照嘉定区委组织部姚卫华部长的要求抓好落实。
荣文伟 同济大学科技园建设推进办常务副主任
接触饶斌这个名字,实际上是从付老的“饶斌奖”开始,原来尽管接触汽车行业,但是对汽车起步阶段了解比较少。此前我一直有个小疑问,为啥要用饶斌这个人的名字来赋予那些对行业有贡献的人最高荣誉,看了展览我明白了,他是大家公认的、没有争议的。
解读:饶斌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华汽文化基金会理事长
饶斌精神不只是我们汽车行业,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它就是中国制造业的精神财富。为什么三年疫情之后,中国汽车突然崛起,让世人刮目相看?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觉得是精神,中国汽车人有一股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饶斌精神。饶斌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我觉得就是创业精神、创新精神,永远挑战自己。这个精神到今天过时了吗?我觉得没有过时,我们现在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调坚持发扬、传承饶斌精神,尤其是在当前各种行业乱象之下,这样才不负先人、不负前辈。
尹同跃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
饶斌精神是什么?我想是敢为人先的闯劲,是百折不挠的韧劲,更是中国汽车人志向高远,团结共赢的大格局和大胸怀。
老厂长有一个心愿,希望中国成为世界的汽车强国,品牌强国。今天我们离心愿越来越近,但脚下的路也会越来越难,全球科技革命重塑了产业格局,智能化、AI化、浪潮汹涌,贸易壁垒、地缘博弈,又给中国汽车的全球化之路添了几分颠簸,但越是风高浪急,我们越要坚定信念,越是要相互团结,大家才能一起平平安安地走出去,健健康康地强大起来。
刘懿艳 上汽大众人事与组织执行副总经理
饶斌部长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技术积累,还有一种精神。我觉得这种精神是甘为桥梁的奉献精神,是开拓创新的勇气,是精益求精的执着。饶斌部长是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中国汽车人的脊梁,他的精神也要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汽车人勇毅前行。
张立军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我个人感觉他的精神实际上是奋斗和超越的精神。无论是从无到有,自力更生的创业阶段,还是改革开放,引进消化吸收的阶段,饶斌先生都站在第一排,作为第一责任人,勇于争先,勇于担当。
支敏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
饶斌等第一代汽车人白手起家,创建一汽和二汽的艰辛历程,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充分彰显了以饶斌同志为代表的历代汽车人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对理想的坚守,对事业的忠诚,面对困难的不屈不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敢于担当,不负年华,挺起国家和民族的脊梁,勇于探索新技术,敢于突破旧模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打造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
徐军熠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参观饶斌主题展对我个人来说是一次精神洗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饶斌先生的坚定信念,不管是在一汽、二汽,还是在上汽大众的项目上都表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
吴金瓯 东风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
在东风艰苦创业造车追梦的历程中,我们形成了激情创业、艰苦奋斗、为民服务、责任担当的“马灯精神”,而饶斌同志就是马灯精神最佳的一个诠释者。
肖云龙 中国一汽党委工作部副部长
他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对中国汽车工业、中国一汽事业充满了热爱,始终用无私的奉献和忘我的奋斗,践行着“产业报国、工业强国,强大中国汽车产业”的初心使命。每当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汽人都会从饶斌老厂长的“一座桥”的寄语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他带领一汽人掀起学习热潮,摘掉了不会制造汽车的“白帽子”,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他组织发动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不断突破解放卡车的生产瓶颈和产能极限,首开中国自主研制轿车的先河,不断把中国汽车工业推向新的发展高度。他的这种学习创新、勇于拓荒精神,已经深深熔铸于中国一汽的文化基因之中,成为一汽人勇立潮头、勇创新业的不竭动力。
深思:新时代我们如何传承饶斌精神
张立军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我希望能够在同济大学进一步传播饶斌先生的事迹。同时,在中国汽车工业现在从大到强的时间节点上,我们要在他的事迹和精神的指引下,艰苦奋斗,努力超越,跳过汽车工业历史周期的束缚和限制,把中国人的汽车梦和汽车人的中国梦提升到新的高度。
尹同跃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
如何继承和发扬饶斌精神,做大做强中国汽车。我们认为当前形势下优先需要做到“五化”“三性”。
“五化”是指电动化、智能化、AI化、低碳化和全球化。在电动化方面,中国汽车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优势。在智能化和AI化领域,中国汽车不仅要速度快,更要走得稳,安全设计可以冗余,品质保障可以超标,但不能说过头的话、吹过头的牛。当然,光有技术远远不够,中国要成为全球汽车强国,就要承担起自己的使命,践行ESG的责任,这才是强国定位和强国担当。全球化也不只是卖车,而是要有持续的技术创新、责任担当和价值贡献。我们不仅要在中国考场上练本事,我们还要在全球考场上答题,交卷拿高分。
我们期待未来中国车企不再单打独斗,而是要实现共享性、前瞻性和竞争性。大家一起抱团取暖,抱团出海,共享技术平台和人才,把内卷变成共赢,共同加强面向未来的产业和技术布局,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前瞻洞察,在技术的无人区里插上更多中国品牌的旗帜。
吴金瓯 东风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
在东风汽车博物馆里,我们将饶斌同志主持制定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建厂方针十四条》,篆刻在了一面墙上。1966年二汽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建设的时候,饶斌同志就带领着二汽的奠基者们写下了“创中国式汽车工业发展道路,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流的中国汽车产品”的国家队使命。
荣文伟 同济大学科技园建设推进办常务副主任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很多技术、管理,营销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在追赶阶段时,我们前面还有学习的目标,但现在我们到探索阶段,前面已经没有了目标,那么什么能够支撑我们前进?我认为不是专业技术,而是最基础的灵魂、情怀。以饶斌为首的第一代汽车人,面临的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出来,未来在行业的发展与突破中,真正起作用的可能正是这种精神、境界和情怀,这种战无不胜的信念,这些灵魂方面的东西。行业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去收集、整理,支撑着汽车行业继续向前走。在这其中,饶斌是一个代表,也是一面旗帜。
支敏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
举办饶斌主题展,重温中国汽车工业非同寻常的成长历史,这不仅是对饶斌同志的缅怀,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与赓续,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青少年科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胡轶坤 中国汽车报社副总编辑
在上海车展期间举办的饶斌主题展,我觉得是对饶斌前辈的告慰。我想起陆游的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不管是饶斌展,还是上海汽车展,当前我们汽车产业年产销量3000万辆、出口600万辆的成绩是可以告慰先辈的:“这盛世如您所愿”。发扬饶斌精神也是我们对他最好的告慰。我们要怎么做?我认为是创新发展,既竞争又团结,然后行稳致远。
中国汽车报会一直记录继承、告慰和发扬先辈精神的历程,在每一次回响中一次次去回溯我们的创业精神,去回溯饶斌精神,在每一次回溯告慰时,用不停进步的成绩来告诉先辈我们无愧于民族,也无愧于时代。
战静静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建议在展览之后增加展演的环节,当前高校流行将科学家精神改编为舞台剧、大师剧以触达年轻群体,此模式可借鉴至饶斌精神传承,将其生平故事创编为大师剧,以话剧、音乐剧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年共鸣,实现精神赓续。
行业外人士常问我们:中国汽车工业怎么突然之间就逆袭了?我们在对外讲述中多聚焦于近十年、三十年的显性成就,对于70多年来一代代的汽车创业者扎根、育苗、耕耘的历程却鲜有涉及。未来产业需要更多创业者,我们要用前辈的创业故事与创业精神激励后辈,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创业队伍。
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我们也需要构建中国汽车文化叙事体系,讲好中国人的汽车文化。奔驰、福特、法拉利、丰田等品牌都能以故事赋能产品,中国汽车也要以饶斌主题展为起点,将产业故事与产品同步输出到全球,在世界消费者心中播撒中国汽车文化基因。
祁晓玲 中国工业报主编
我非常赞成战静静秘书长提到的加强中国汽车文化建设。与国外汽车强国相比,目前中国的汽车文化有点跟不上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除了饶斌主题展,我们将来在车展上也可以有关于汽车文化的展览,比如通过漫画、摄影展等形式去普及和推广汽车文化。
徐军熠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如何接过接力棒,让薪火相传?首先,我们要按照嘉定区委组织部姚卫华部长提出的要求,主动与嘉定区教育工作党委的领导沟通和对接,至少让嘉定全区中小学生都能够来这里参观研学。其次,进一步完善、丰富饶斌主题展,让更多的人来这里学习参观,能从中有所收获。
付炳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我们汽车行业的精神由饶斌老先生建立起来了,他一直在和我们后代的这些汽车人在对话,造就了一代代的汽车创业者。我们要把这些故事串起来,为“汽车”这一工业品赋予精神力量。建设汽车强国,既需要强大的技术,也需要文化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就是中国汽车未来能够屹立在世界汽车之林的精神支柱。饶斌精神就是汽车精神之一,未来我们还应该去梳理为汽车工业做出贡献的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的文化,把他们集中在一起,让汽车文化更加充实。目前上海正在筹建中国工业博物馆,汽车文化一定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朱明荣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饶斌主题展的成功举办,是新汽车时代中国汽车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我们有饶斌传记、饶斌播音剧、饶斌奖,现在又有了饶斌展。行业组织、主流车企和主流媒体可以进一步挖掘、学习宣传好饶斌的事迹和饶斌精神,特别在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攻坚时期,我们需要深思:饶斌留下的精神火种,该如何点燃中国汽车的新引擎?
中汽人已经开辟了新的人物专栏“汽场人生”,以讲好一代代中国汽人的故事。我们也要发挥好饶斌主题展的作用,让它真正成为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精神坐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