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工评论:擦亮品牌 提“质”向“新”‌

©原创 作者: 闻育旻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5-09 15:17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闻育旻

清晨的深圳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辆辆搭载“刀片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正驶下智能化产线。这些车辆即将发往欧洲、东南亚和拉美市场,车身上的“BYD”标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一幕,正是中国品牌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创新”的生动写照。

品牌是制造业的灵魂,更是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十年前,中国出口商品普遍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服装、箱包、玩具和轻工产品,品牌溢价能力薄弱;而如今,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编制的202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已有76个品牌上榜,仅次于美国。华为、海尔、大疆等企业更是在通信、家电、无人机等领域成为全球技术的领跑者。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政策引导与企业创新的双重驱动:从制造强国战略的布局,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专项行动,中国制造品牌正以创新为引擎,加速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从跨越百年的“老字号”,到横空出世的“新势力”,他们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拥有内涵、文化、价值的强大品牌。高铁飞驰、神舟飞天、“天眼”探空、北斗组网……如今,文化价值与新质生产力结合,让更多中国品牌脱颖而出。可以说,品牌已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竞争的核心驱动力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技术向新:提升品牌实力

走进宁德时代研发中心,工程师们正在测试新一代钠离子电池。这种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的电池,有望彻底解决新能源汽车的“低温续航焦虑”。与此同时,2000公里外的青岛海尔互联工厂,机器人手臂正将用户定制冰箱的指令转化为生产代码,从下单到交付仅需48小时。

核心技术是中国品牌立足全球市场的基石。华为5G专利数量全球第一,京东方柔性屏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商汤科技的AI算法赋能全球40多个城市的智慧管理,隆基绿能通过自主研发将单晶硅片让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26.81%,推动全球光伏发电成本十年下降90%……这些突破的背后,是企业对“技术无人区”的持续攻坚,更让中国品牌底气更足、优势更大。

服务向新:延伸‌品牌价值

在杭州西溪湿地旁的华为全球旗舰店,一位外国游客正体验“多屏协同”功能:用手机轻碰笔记本,文件瞬间传输;耳机靠近平板,音频自动切换。店员介绍:“这不是简单的电子产品销售,而是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与此同时,2000公里外的沈阳新松机器人车间,工程师通过AR眼镜远程指导巴西客户调试生产线,故障响应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2小时。

服务创新正在重塑品牌竞争力。三一重工的“根云平台”接入全球60万台工程机械设备,通过实时监测和大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预测性维护服务;美的集团推出“美云销”系统,经销商可实时查看库存、一键定制促销方案,供应链效率提升40%。这些实践表明,中国品牌已从“卖产品”转向“卖解决方案”,通过构建“产品+服务+数据”的生态体系,创造可持续的用户价值。

市场向新:深耕全球市场

在印尼雅加达的繁华商圈,一块写着“Hey,Jakarta!”的巨型广告牌引人注目——这是Shein为当地斋月推出的定制服装系列。这个中国快时尚品牌通过“小单快反”模式,将东南亚传统花纹与潮流设计结合,新款服装上市首月销量即突破百万件。

中国品牌出海已进入“本地化深耕”阶段。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在瑞典设立欧洲创新中心,吸收北欧设计理念反哺自主品牌;传音手机针对非洲市场研发深肤色人像美颜算法,市占率超40%;TikTok通过“全球内容+本土运营”策略,在欧美市场与Meta、谷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些案例证明,唯有尊重文化差异、融入当地生态,才能让中国品牌真正“扎根”全球市场。

夜幕降临,上海外滩的灯光秀点亮夜空。这场光影盛宴,恰如中国制造业品牌的进阶之路:从点亮一隅到照耀全球,从跟随模仿到定义标准。

“擦亮品牌”没有终点,它永远走在新征程的路上。当格力光伏空调在中东沙漠中为医院提供零碳能源,当蔚来换电站10分钟为挪威用户的电动汽车完成续航,当景德镇陶溪川的年轻匠人用数字釉彩续写千年瓷都传奇——这些场景汇聚成的,正是中国品牌以质量立身、以创新突围、以文化铸魂、以担当致远的时代答卷。面向未来,我们期待更多中国品牌以“提质向新”为舵,以“全球视野”为帆,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作者:闻育旻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