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破冰立新局 法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创 作者: 曹雅丽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5-07 20:40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确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将促进‘两个健康’写入法律;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确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将于5月20日正式施行。

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包括总则、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破冰之举  填补民营经济领域专门立法空白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可谓众望所归,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与热切期待。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填补了民营经济领域专门立法的空白。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12月、2025年2月、2025年4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第十四次会议、第十五次会议对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连续三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同一部草案,在立法实践中并不常见,而从首次提出到颁布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法用时不到18个月,足以见其意义之重大、立法程序共识之强。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表示,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凝聚社会各界广泛共识、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的时代要求。是面向全体民营企业家发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力号召。”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海兵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业务中心主任、合伙人、律师马传良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对民营经济作出权威界定,不仅显著提升了民营经济促进措施的法律效力和执行刚性,更通过稳定的制度保障向市场传递出清晰的政策信号,从根本上增强了各类市场主体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长期信心。

“听到这个消息特别高兴,也特别激动。我们民营企业家一直在盼、在等,希望民营经济促进法早日出台。”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欣喜地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对增强民营企业投资信心、稳定市场情绪,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一定会起非常积极的作用。

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央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的重要一环,具有“立竿见影”和“长期主义”的双重意义。

“民营经济促进法审议通过,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扎根更深、生长更活跃。”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对记者说。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立法直击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呼应了现实需求,增强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法治信心和安全感,有利于为广大民营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法律确定性特征使得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关键制度安排得以固化,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治理从政策推动迈向法治保障的新阶段。”马传良指出。

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院教授李曙光指出,民营经济促进法不仅填补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在民营经济促进与保障方面的制度空白,更标志着民营经济治理体系迈向法治化的关键进程。

创新升华  打造系统性法治护航体系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

但长期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措施分散于不同法规文件之中,缺乏系统性的法律支撑,导致政策落地过程中存在执行标准不一、实施效果差异明显等问题,亟需通过专门立法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法治保障体系。

民营经济促进法条条聚焦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现实困境,句句回应民营企业家核心诉求。

“尤其是科技创新、投资融资这些‘命脉级’内容,是我非常关注的。”齐向东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对于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持,让高研发投入的科技企业信心倍增,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科技创新、产业链升级和国际竞争。

在齐向东看来,资金支持、重大工程、科技攻关项目等积极举措一旦真正落地,民营企业资金流压力会大大缓解,加速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转化。

刘永好则认为,民营经济促进法着力健全、完善民营经济组织市场准入领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机制,包括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依法平等使用,预防和制止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垄断、不正当竞争行为等。

“负面清单越改越短,市场竞争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让民营企业家倍受鼓舞。民营经济促进法以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为基础,负面清单制度为抓手,让民营企业更加自由参与竞争,持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信心。”刘永好说。

“我把民营经济促进法和“草案征求意见稿”作了比对,发现几次审议修改过程中又做了大量的‘加法’。”胡成中指出,比如,增加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增加了“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规定。

“这些内容都令人倍感振奋。体现了立法机关‘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开门立法、广泛汲取民意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立场。”胡成中强调。

马传良指出,民营经济促进法宽严相济,一方面,设立了规范经营一章,对民营经济自身的行为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在法律责任一章,对监管机构、国有企业、民营经济违反规范监管行为的法律后果进行明确规定,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马鸿雁对中国工业报记者分析说,立法技术上,民营经济促进法创新在于将政策语言转化为可操作的法定权利与义务,既避免“重发展轻规范”,又防止“过度监管抑制活力”,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市场监管的“发展导向型监管”思维。立法语言上,民营经济促进法中的促进条款多用“鼓励”“支持”等柔性表述;而监管条款则侧重原则性规定,为执法留出裁量空间,避免“一刀切”束缚活力。

“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法律保障,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王海兵认为,未来应以民营经济促进法为准绳,确保各项举措发挥切实功效。

齐心协力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落地,聚焦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面临的短板,回应企业关切,提振发展信心,将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能。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表示,要阐释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阐释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法治保障作用,充分凝聚社会共识,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保证法律出台实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另一方面,要不断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要以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实施为契机,统筹推进配套法规制度制定,协调推动各项支持保障举措落实落细,增强法律规范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时效性,确保法律正确有效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贯彻实施好法律规定,坚决破除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一方面,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另一方面,会同相关部门着力加大民营经济发展要素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刘民刘民说。

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局长刘波介绍,司法部将以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为契机,持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将结合各地实际,督促各地加强问题查纠整改,同时,对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中形成的好的经验做法,及时转化为具体制度措施,将民营经济促进法相关法律规定落下来,为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干事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王海兵则建议,对政府部门而言,要立足民营经济促进法相关条款,聚焦部门职能和具体业务,出台更多的配套制度,以任务清单、专项攻坚的模式,全力解决民营经济促进法所指向的难点、痛点问题。对相关协会而言,要把立法的重大意义、重要精神、重点内容传达好、宣传好、学习好,同时围绕行业发展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密切沟通,为政府部门出台配套制度提供参考。对民营企业而言,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放手干、大胆干、努力干,把企业成长、个人事业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

“企业首先要学好、学通本法。其次,企业应对照规范经营一章加强自身建设,避免因违法违规给企业发展埋下不定时炸弹。最后,当遇到权益受损时,可援引权益保护一章的规定,提起行政复议、诉讼等法律程序保护自身权益。”马传良建议。

多位民营企业家纷纷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必将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开创更为优越的法制化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民营企业家要坚定信心、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紧跟国家步伐积极应变,就一定能够稳健前行,书写中国民营经济的新篇章。

作者:曹雅丽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