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色交织! 黄山镇特色农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5-07 15:51
分享到:

仲夏时节,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黄山镇的田野间正上演着“三色交响曲”——非洲菊的姹紫嫣红、羊肚菌的褐白相间、榛子林的青翠欲滴,共同谱写着现代农业的富民乐章。近年来,黄山镇立足资源禀赋,积极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让传统农事焕发新生机。

八年坚守十五亩非洲菊绽放“花样人生”

走进颜氏花卉种植基地,成片的非洲菊在温室大棚里竞相绽放。种植户老颜正带着工人们熟练地分拣包装,“这种重瓣菊品相好,在婚庆市场特别抢手”。作为全镇最早试种非洲菊的“吃蟹人”,老颜已深耕八年,通过精准控温实现四季有花,产品直供本地高端市场。15亩花田不仅让老颜年入40余万元,更带动1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4万元。“去年刚换了精准灌溉系统,省钱又高效。”说起现代种植,老颜黝黑的脸上满是自豪。

二十亩菌田孕育“黑金”传奇

在谢仕虎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新一季菌种正在暗室中悄然萌发。“去年鲜菇亩产突破900斤,烘干后每斤卖到520元”,这位“菌状元”轻抚菌床如数家珍。通过改良土壤配方、创新立体种植,他的20亩菌田亩均利润达12万元,产品未出菇就被预订一空。“现在正在研发即食菌汤包,要让‘黑金’身价再翻番。”谢仕虎的眼中闪烁着创新光芒。

七十亩榛林奏响“绿色致富曲”

从镇中心出发沿滨河路向北,何首华的榛子园里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大果榛子皮薄仁厚,今年订单已排到采收季。”正在疏枝的老谢笑称自己是“山林管家”。通过引进矮化密植技术,他的70亩榛林亩产稳定在700-800斤,依托“合作社+电商”模式,产品远销长三角,让每亩综合收益突破万元。“地还是那片地,可金疙瘩真的长出来了!”。何首华的感慨道出产业转型的真谛。

黄山镇党委书记林倩表示,黄山镇特色农业种植已带动近百户农户增收。下一步将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让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站在山顶远眺,花海、菌棚、榛林错落有致,勾勒出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黄山镇正以特色农业为笔,饱蘸科技与创新的墨汁,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挥毫泼墨,让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不断续写新的“山乡巨变”。(张寒飞)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