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米、华为集体“改口” 智能驾驶进入“冷静期”

©原创 作者: 马艳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5-07 09:56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马艳

在技术浪潮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智驾领域已成为汽车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从炫目的技术参数到充满想象的功能承诺,行业沉浸在智驾狂欢之中。然而,随着安全事故频发与监管政策收紧,这场狂欢逐渐回归理性。

如今,“智能驾驶”与“辅助”已形影不离,成为行业的集体自觉。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上海车展”)上,这种转变具象化为展台展板的措辞更迭、发布会话术的审慎表达,以及企业战略的重心迁移。这一变革,不仅彰显出行业对技术本质的深刻反思,更标志着智能驾驶正在迈向注重安全与实效的精细化深耕阶段。

智能驾驶进入“冷静期”

2025年,智能驾驶已然成为各大车企角逐未来市场的核心战场。从硬件层面的激光雷达参数比拼,到全场景解决方案的功能展示,再到“端到端”技术的概念革新,整个行业呈现出全方位竞争态势。随着“智驾平权”战略的加速落地,高阶智驾更是被推上宣传C位,车企围绕算力、算法与数据展开新一轮营销,试图在技术与市场的双重赛道上抢占先机。

然而,在刚刚落幕的2025上海车展上,炙手可热的智能驾驶却陷入宣传困境。此前频繁使用的“智能驾驶”等词汇悄然隐去,取而代之的是“辅助驾驶”。

曾经狂飙突进的技术叙事,正在回归理性与审慎的表达。如比亚迪将“天神之眼”系统后缀从“高阶智驾”改为“驾驶辅助”;华为乾崑展台上,涉及智能驾驶、自动泊车等技术的表述都已经更改为“智能辅助驾驶”“智能辅助泊车”;小鹏汽车在车展上也反复强调“辅助系统的安全边界”;地平线在车展前夕发布的L2智驾系统命名为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日前,小米官网及App在SU7新车订购页面,将所有“智驾”字样替换为“辅助驾驶”。鸿蒙智行官网在介绍问界M8的ADS功能时,虽然使用了“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表述,但在文末特别备注:“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HUAWEI ADS)仅为辅助驾驶而设计,并非自动驾驶,不能取代驾驶员的专注驾驶和准确判断。”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文案层面,更渗透到一线沟通中。在车展上,展台销售人员也改变话术,不再用“解放双手”等表述,转而强调“驾驶员需全程监控”。

从宣传物料到现场话术的全方位调整,折射出行业对安全的敬畏与回归。正如业内专家所言,将“辅助”作为标配表述,实质是将用户安全认知与技术真实能力对齐,这是行业的必经之路。

引导市场回归理性

智能驾驶的宣传热度显著降温,与监管部门的一系列“刹车”举措直接相关。

2025上海车展前夕,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上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在工信部划出宣传红线后,4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迅速响应,提出倡议,“企业应杜绝虚假宣传和过度营销,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表述,防止驾驶员误用、滥用风险。对已发布的失实信息应及时澄清并整改,主动承担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称,此次倡议,旨在进一步引导企业强化自律意识,践行质量承诺与安全责任,构建良性发展生态,推动组合驾驶辅助功能产品安全推广应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撰文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技术突破,也亟须制度保障与行业自律共同发力,构建协同有序、规范透明的创新生态。“宣传表达是连接产品与用户认知的关键一环,必须以真实、清晰、负责任为基本原则。在宣传材料、车载显示、销售讲解等场景中,准确标注系统的驾驶自动化等级、适用场景、能力边界和驾驶责任,避免因模糊宣传或夸张承诺引发用户误解和安全隐患。”

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也认为,企业应在宣传和销售环节向消费者明确“组合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一方面,规范营销宣传行为,不作虚假、夸大系统能力或引人误解的宣传。另一方面,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建立面向用户的告知机制,清晰准确、简洁易懂地向消费者传达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驾驶员职责、性能限制和使用方式等信息,确保消费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

“安全”回归第一要位

当智能驾驶褪去喧嚣,安全正成为车企新的战略高地与传播焦点。在监管趋严与行业反思的双重驱动下,车企纷纷将宣传主轴转向安全技术,以更务实的姿态回应市场需求。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强调,坚持安全是智能应用的底线,把更安全的智能体验带给用户是企业的责任。加强智驾监管不会延缓或者遏制智能化发展,反而促使其更健康成长。企业不要过度夸大宣传,不能把偶然性场景当成全场景来讲。在此过程中,通过各种信息渠道真正挖掘发展遇到的问题。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以“安全是最大的豪华”的论断,提炼出智能时代的产品价值内核。

吉利汽车更是将安全理念贯彻发布会全程,20分钟内提及“安全”61次,不仅宣布开放电池底部安全专利集,还透露吉利全球全域安全试验中心即将落成使用,并面向全行业开放,展现出以技术共享推动行业安全升级的决心。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吉利一直强调安全是第一优先级,最关键的就是智能辅助驾驶如何更安全。“不安全的智能辅助驾驶,就是根基不稳的空中楼阁。”淦家阅表示,一个创新的科技或者产品,不要在市场里做试验。近期国家强化了对智能辅助驾驶的监管,长期来看是一件好事,有利于智驾行业的行稳致远。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则从技术架构层面指出,智驾芯片、全域操作系统和智能底盘构成智能汽车的“新三大件”,直接决定产品的安全上限与用户体验。

广汽埃安营销负责人肖勇敏锐捕捉到行业变革机遇,认为规范监管将让技术扎实的企业脱颖而出,埃安愿以“安全第一”为目标,稳步推进智能驾驶技术落地。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更将监管收紧视为行业正向信号,呼吁企业聚焦辅助驾驶安全本质,在理性发展中实现技术突破。

技术研发并未止步

尽管智能驾驶宣传迎来强监管,但技术创新的步伐并未放缓。2025上海车展前后,车企与科技企业通过技术突破与产品落地,大秀“硬实力”。

头部科技企业率先释放重磅信号。车展前夕,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靳玉志正式发布华为乾崑智驾HUAWEI ADS4,并首发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车展现场,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推出全球首款具备全球适应能力的前装量产L4高度自动驾驶车。据悉该车将于年底量产交付,明年实现规模化运营,2027年将推出面向个人用户的L4车型。

整车企业则立足技术深耕,在产品升级上持续发力。东风汽车在2025上海车展上正式发布“天元智能”技术品牌。其中,天元智驾提供T100到T1000四个级别方案,实现从NOA辅助驾驶到L4、L5级无人驾驶的全场景应用。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透露,小鹏汽车正在研发的“小鹏世界基座模型”能够像人类一样进行复杂的常识推理,AI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有望从“模仿人类”向“超越人类”进化。而“小鹏世界基座模型”也将全面赋能小鹏AI体系全图谱,可同时用于小鹏汽车的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

极氪旗下车型极氪9X也在车展上迎来全球首秀,新车配备L3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预计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在主机厂纷纷亮出技术底牌的同时,供应链企业也强势崛起。博世宣布计划于年底前,在高快路及城市记忆行车辅助驾驶方案中上线“端到端”模型。本土车规芯片企业芯驰科技不仅推出了AI座舱SoC芯片X10,更针对区域控制器、电驱和动力域控、高阶辅助驾驶三大应用场景,全面更新高端智控MCU产品E3系列。

从头部科技企业的前沿突破,到整车厂的技术迭代,再到供应链的协同创新,这些层出不穷的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正推动智能驾驶朝着更安全、更智能、更实用的方向稳步迈进,为未来出行变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马艳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